2009年,于瑞军去阿拉善出差,逛古玩市场时发现一块奇特的古石。他心跳加速,定神

云端轻舞 2025-05-14 09:41:59

2009年,于瑞军去阿拉善出差,逛古玩市场时发现一块奇特的古石。他心跳加速,定神问价,老板竟开出80万元的天价。于瑞军卖了房子准备买,没想到老板最后一分钱也不要,硬是让他免费带走这块石头。 于瑞军的名字在收藏界并非声名显赫,却是一个极具执着和慧眼的收藏爱好者。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的他,从小就对奇石和古玩有着浓厚的兴趣。 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地方国企工作,虽然职业生涯平淡,但他始终保持着寻找心头好物的热情。于瑞军的收藏之路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那时的他还只是个高中生,收藏第一块琥珀化石的经历,成为他终生难忘的起点。 2009年的春天,于瑞军接到一次商业出差任务,目的地是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不仅风光旖旎,还拥有丰富的矿产和文化遗产,这成为收藏者们眼中的宝地。 于瑞军在公务之余安排了几天时间,希望能够亲临当地著名的古玩市场,继续寻找那些被岁月浸润的奇石珍宝。 这次出差对于瑞军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机遇。过去,他偶尔也会遇到难得的好物,但真正能够触动心灵的稀世珍品却寥寥无几。 阿拉善,尤其是当地那些隐秘的古董摊点,似乎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和等待被挖掘的宝物。带着多年的收藏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于瑞军踏上了古玩市场的石子铺路。 一个清晨,阳光还未完全穿透晨雾,于瑞军已经开始游走在阿拉善古玩市场的狭窄街巷。这里的摊位多为老人摆设,叫卖声、讨价还价的声音夹杂着风吹过沙砾的沙沙声,构成了一幅充满市井气息的画面。 正当他低头察看地上散落的矿物时,一个稚嫩的声音忽然唤住了他:“先生,您要不要看看这块‘虫子’?”于瑞军抬头望去,是一个大约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手中稳稳托着一块形态非常奇特的石头。那块石头被孩子称作“虫子”,名字虽俗,却引人遐想。 半信半疑中,于瑞军跟随着小男孩来到一间看似不起眼的小古董店。店铺里光线昏暗,墙角和架子上积满了薄薄的灰尘,显得岁月斑驳。 目光所及处,或许藏有许多被遗忘的秘宝。石头安静地躺在灰暗的货架上,外表呈金黄色,表皮纹理细腻,形状竟酷似东坡肘子——那是一种肥而不腻,油润光滑的传统名菜。这奇异的外形,颇让人联想到天然的艺术品。 手触那块石头时,于瑞军感到一股不可言说的吸引力,整个人的神经都为之一振。他的心跳加速,当下就知道,这块“虫子”绝非凡物。 经过几分钟的掩饰冷静,他以平稳的语气询问价格。老板淡然开价,直白地说出了80万元的天价,这数字如同重锤,几乎震碎了他内心的平静。 那个夜晚,于瑞军睡不着觉。他反复回想那块“东坡肘子”的纹理、颜色、重量,仿佛那是一位默默无言但极具灵性的老朋友。 他的妻子注意到他的异常,关切地问他:“是不是那块石头让你这么牵挂?”听到妻子的理解与支持,于瑞军内心一暖,毅然决定为了得到这个珍宝,甚至不惜卖掉他们所住的房子。 次日,于瑞军再次来到古玩市场,准备成交。经过一番周旋,心里焦急地等待那位老板的答复。终于,老板推开了店门,手里拿着那块“东坡肘子”,眸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 老板缓缓道出这块石头的故事:它是年轻时从一位资深老者手中得到的传家宝,老人告诫他,这石头应属于能真正理解与珍惜它的人。 这番话如同沉重的云层压过于瑞军心头,他以为大门即将关闭,买卖无望。但接着,老板改变了态度。他看到于瑞军几天来的举止、诚意与不舍,感受到了他对这块石头的真爱。 于是,老板决定将石头无偿赠送给于瑞军,拒绝了卖房筹来的钱,甚至不要他的鸡血石作为交换。 于瑞军激动得难以言表,双手紧紧握着那块石头,体会着它的份量和生命力。老板嘱托他,要好好珍惜这块看似平凡却内蕴深厚的奇石,让它的价值和故事代代传承。夕阳将壮阔的阿拉善大地染成金黄,于瑞军静静伫立,握着这份沉甸甸的缘分与信任。 回到家乡后,于瑞军没有急于公开这块珍宝,而是开始深入研究“东坡肘子”的来历和文化价值。他请教了多位资深收藏家和地质学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 逐渐地,他证实这块奇石的确属于极为稀有的精品,在收藏界具有相当的声誉。这块石头不仅因其罕见的形态而独一无二,更因天然形成的细腻纹理和光泽而被赞誉为“奇石中的精品”。 与此同时,于瑞军的收藏生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块奇石成为他朋友圈中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也因此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收藏者,开始更多地参与收藏交流,拓宽了视野和人脉。他的故事激励了不少藏友,表达着对藏品的热爱与敬畏。 岁月流转,于瑞军一直保留着“东坡肘子”,将它视作幸遇与缘分的象征。他没有将其出售,而是把鉴赏与保护放在首位,因为这不单是一块石头,更是一段故事和信任的见证。 每当有人询问这一经历时,于瑞军总是微笑着讲述那个遇见奇石的阿拉善清晨,以及那位温情脉脉、慷慨大方老板的身影。

0 阅读:0
云端轻舞

云端轻舞

云端轻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