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7岁的徐悲鸿很不情愿地迎娶了16岁的村姑,可到了晚上,他却主动和新

麻麻赖赖 2025-05-14 15:29:42

1912年,17岁的徐悲鸿很不情愿地迎娶了16岁的村姑,可到了晚上,他却主动和新娘子圆房了。一年后儿子出生了,他也带着恨意给儿子取名“劫生”,意思是“遭劫后而生”。而这个孩子却继承了徐悲鸿的绘画天赋。   徐悲鸿的母亲鲁氏便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而徐悲鸿9岁时便跟父亲学画,17岁时便前往上海卖画谋生,然而却得知父亲重病的消息,匆忙赶回后,却得知,家里给他安排了一桩婚事,对方是一位16岁的村姑。   碍于父命,他还是跟对方圆房了,儿子出生后,他却取名为劫生。1919年3月,他跟“夫人”蒋碧薇去法国留学,此时已经无人记得那一位村姑妻子。   被誉为中国现代绘画之父的徐悲鸿,被家人起过一个饱含着祝福的名字寿康(后来他以鸿雁悲鸣,改名为徐悲鸿),他的父亲原本就是私塾先生,极善诗文书画。   他的母亲也是一位淳朴的劳动妇女。徐悲鸿9岁时便跟父亲学画了,学了一年,便能帮父亲在画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了,还能给乡里人写“时和世泰,人寿年丰”的春联。   徐悲鸿他是才华横溢的,直到17岁时,他前往上海卖画谋生,并想借此机会学习西方绘画时,却得知了父亲重病的消息。   当他千里迢迢,着急忙慌的赶回家后,父亲却提出让徐悲鸿成个家,先成家再立业,先洞房花烛夜,再金榜题名时。   徐悲鸿不愿,但面对病重的父亲,他不能不允,迎娶了16岁的村姑,或许人逢喜事精神爽,父亲的病体竟然因此有过一度的好转。   在一年后,徐悲鸿有了一个儿子,可这一桩强加的婚姻,他仍是不喜的,家人让他取名时,他就取了个劫生的名字,自此一语成谶。   徐悲鸿从自始至终都是追求绘画方面的进步的,所以在他慢慢不满足于传统绘画,也不再满足于仅仅在国内发展,渴望探索更宽广的学术领域,所以自然也将踏上赴法留学的历程。   最初他刚赴法留学时,一位外国同学便瞧不起中国,还对此趾高气扬,几次出言贬低。   当时的徐悲鸿也是义正言辞的斥责对方“你瞧不起我的国家,那好,从现在开始,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代表我的国家。我们等毕业后再看。”   徐悲鸿自此开始了自己的传奇绘画之路。当时尚是20多岁的徐悲鸿,觉得自己过去的画作“ 体物不精而手放佚,动不中绳,如无缰之马难以控制。”   所以他便刻苦钻研画学,在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下,增强自己的绘画技艺。   渐渐的,他的画作既注重细节,又注重色彩的和谐搭配与互衬,很快便达到了极其精湛的地步,已经跟欧洲同时期的艺术家相媲美了。他的油画作品老妇还被选入了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   后来在1931年在日本侵华加剧,民族处于危亡之际时,徐悲鸿也开始执起画笔为抗战绘画。   为此先后创作国画《九方皋》,油画《徯我后》等,表达对国家的深刻寄予,也表现对贫苦民众的同情,后来他还创作了当时极其经典的画作《愚公移山》,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有愚公的执着,就早晚有1日,能将日本侵略者逐出中原。   后他的绘画技艺越发精湛,甚至“百年画马不出徐”,他画的马栩栩如生,通过线条勾勒和色彩运用,将马的气势磅礴和生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马匹姿态矫健,仿佛总要冲破画面的束缚,奔向更广阔的天地。   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他跟蒋碧薇、孙多慈以及廖静文爱情故事,也被人纷纷传扬,然而那一个村姑,那一位包办之妻,倒成了最无人问津的那一个。   他给儿子起了劫生的名字,可是这一个孩子却继承了徐悲鸿的绘画天赋,后来家人写信也告知了徐悲鸿这一点,徐悲鸿还为此不断向家里寄去很多教材和画集,后还将孩子的名字由劫生改为了吉生,并亲自教导他功课。   然而曾经劫生的诅咒似乎并没有消除,在7岁那年,吉生因高烧不退,彻底告别了这个世界。他的包办之妻,也在儿子去世两年后抑郁成疾,撒手人寰。

0 阅读:49

猜你喜欢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