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陈佩斯去朱时茂家里做客,吃完饭已经很晚了,朱时茂把陈佩斯送出门,在大街上拦了一辆出租车。 陈佩斯出生于1954年,他的父亲是一位以饰演“反派人物”而出名的老艺术家,陈佩斯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之下积累了很多有关演艺方面的经验。所以他从小就立志考入北京文艺团。 不幸的是在陈佩斯1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贴上了“黑派”的标签,父亲被迫带着妻儿远离家乡,奔赴内蒙古接受考验。虽然生活非常的艰难但是父亲从来没有让陈佩斯放弃过学习。 陈佩斯为了出人头地发愤图强,但是遗憾的是无论他的学科知识多么的优异,都没有学校愿意录取他,主要原因就是他父亲的“黑派”身份,因为文化大革命期间所有的人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自己迈错一步影响自己的人生履历。 1974年,陈佩斯认识了一位知名的电影演员田华,田华便推荐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陈佩斯则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了名,没想到他竟然在纸笔测试中获得了第一名。然后就顺利进入了面试环节,在面试的过程中他不拘一格的表达方式又得到了主办方的认可,就这样陈佩斯成功进入了北京电影学院。 在学校期间陈佩斯非常刻苦认真的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并积极参与学校所举办的各种活动,这也为陈佩斯以后的表演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停息,陈佩斯的父亲陈强也慢慢的活跃在各大舞台之上。1980年他们父子二人合作演绎了电视剧《瞧这一家子》,他们在剧中朴实、滑稽的演出得到了普罗大众的广泛好评。 这部剧的成功给陈佩斯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也让他认识到了喜剧在中国娱乐圈的极度稀缺,后来他便孜孜不倦的投入到喜剧的创作之中。经过努力他形象的诠释了很多部电视剧中的搞笑角色。 随着陈佩斯名气的日渐上升,1984年他被邀约参加全国人民都非常关注的“春节联欢晚会”,并且和朱时茂成功演绎了《吃面条》这个小品。他们的表演成为了当年春晚最大的亮点,他们也一举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笑星。 导演看到观众比较喜欢他们的表演风格,就接二连三的邀请他们参加春节联欢晚会的表演,于是朱时茂与陈佩斯也成为了黄金搭档,由于不断的合作二人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他们共同创作了一部小品但是某知名电视台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大肆的进行播放。为了合法维权他们与电视台打起了官司,最后以电视台向他们支付三十万的赔偿金结尾。虽然官司胜利了,但是他们也因此而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这就是朱时茂与陈佩斯在事业的当红时期,突然从大众的视野之中消失的原因。如果他们二人没有息影的话,估计赵本山在喜剧小品行业之内也不会那么容易的坐上第一把交椅。 其实在生活之中朱时茂与陈佩斯是无话不谈的莫逆之交,但是朱时茂曾坦言说陈佩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吝啬鬼,而陈佩斯对此也没有做出任何的反驳。 朱时茂曾在一档节目中说:有一次我和陈佩斯需要到外地演出,等到将要出发之际我们同时来到了约定的地点等待公司的车辆来接我们,这时我发现陈佩斯手里就拿了一个小小的塑料袋。 我还以为他把行李落在家里了,就赶忙问他:“你怎么没有带行李?”,陈佩斯不慌不忙的指着塑料袋说:“这就是我的行李。”,我急切的提醒到:“我们需要在那里待半个月,你这点东西能干嘛呢?”,陈佩斯却理直气壮的说:“一条短裤就足够了。”,我好奇的问道:“难道你不准备换衣服了吗?”,只见他回答说:“衣服可以白天穿晚上洗。”。 就这样陈佩斯仅仅拿了一条短裤就在异地度过了半个月,最后他脚上的袜子都磨出了洞,但是他丝毫不在乎,还说回家缝缝补补还能穿二年,并且还指着他身上的毛衣说:“这件毛衣我已经穿了十年了。”。 陈佩斯不仅在穿衣服方面比较节俭,而且在吃饭方面更是能省则省。朱时茂回忆说我和陈佩斯已经是三十年的老友了,但是我们在一起吃饭他从来都没有拿过钱。 朱时茂接着说更令人佩服的是一次陈佩斯来我家做客,由于聊天时间过长等到他要回家的时候夜已深,于是我便为他喊了一辆出租车。没想到陈佩斯却说:“不用了我跑着回去就行了。”当时我就有点蒙圈了,疑惑的说道:“十几公里的路,等你跑到家天都亮了,”,可是陈佩斯却说:“我跑五公里吧,这样可以省2元钱”。
1998年,撒贝宁去央视面试,领导肖晓琳一看到他,转头就走入办公室锁上门,问同事
【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