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敢对中国动武!2012年,我国爆炸力学领域泰斗级人物林俊德院士,身患重病后,

牧童的娱论 2025-05-14 17:19:02

没人敢对中国动武!2012年,我国爆炸力学领域泰斗级人物林俊德院士,身患重病后,为了争取工作时间拒绝手术,在生命最后的10小时里,他还在争分夺秒的备份电脑里的重要文件,直到最后一刻倒下才停止工作!   林俊德将一生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是20世纪中国国防尖端科技的亲历者、参与者与奠基人。   他曾长期隐姓埋名,扎根在戈壁大漠的实验基地,参与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被誉为“共和国的无名英雄”。   而最令世人动容的,是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心系科研与国家,拼尽生命最后的力气,完成着数据的整理与备份工作。   2012年春,林俊德院士的身体明显出现异常。   他开始频繁地咳嗽,走路吃力,体重也迅速下降。   同事们和家人再三催促他去医院检查,但他总是推辞:“等忙完这一段,再去。”   而这一段,始终没有尽头,他一直在准备项目验收、指导年轻科研人员工作,还有大量技术资料需要整理归档。   直到5月24日,在家人的再三劝说下,林俊德终于走进了医院,检查结果如晴天霹雳——晚期胆管癌,已发生大面积转移。   医生建议立即手术,以减轻痛苦并争取更多时间,可是他却坚定地拒绝了。   他说:“现在做手术,时间都浪费在恢复上了。我还有很多资料没整理完,还有很多东西要交代。”   这是一个决绝的决定,在生命的倒计时面前,他没有选择休息,也没有选择延长自己的日子,而是选择用最清醒的头脑,把握住每一分、每一秒。   住院后的林俊德几乎没有躺下,他把医院的病床当作办公室,坚持工作。   病房中,不见医药器械声,却不时传出键盘敲击的声音。   那是他忍着剧烈的腹痛,在备份电脑中的数据,整理科研资料。   从5月30日下午开始,林俊德的身体急剧恶化。   医生告知家属,时间可能只剩下十几个小时。   可即便如此,他仍然挣扎着坐起来,指挥妻子、学生协助他完成资料的转移与整理。   病床边摆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他一边用微弱的声音叮嘱,一边操作鼠标,把一个个文件打包、分类、标注,转存到硬盘上。   他担心自己的资料在毫无交代的情况下就此“消失”,担心项目后继者因信息不全而重蹈覆辙。   他说:“这些资料是国家的财富,我不能带走。”   他时而昏厥,时而清醒,每一次清醒后,他第一件事就是继续工作。   他嘴唇干裂、浑身疼痛,却没有一句呻吟,他目光已无神,却始终盯着电脑屏幕,生怕遗漏一份数据。   这不是简单的“职业操守”,这是根植于血脉的“国家意识”,他生命最后的这十小时,不是一种延续,而是一场战斗。   5月31日凌晨,林俊德终于精疲力竭,他的手已无法控制鼠标,声音微弱得近乎无声,但他仍示意家人:“还有……还有……最后一个文件……”   清晨5点多,他停止了呼吸,家属和同事发现,他的右手依然搭在笔记本电脑上,屏幕上停留着尚未关闭的窗口。   那一刻,没有告别,没有眼泪,只有一种沉重的敬意弥漫在病房,他是以战士的姿态倒下的,死在了“战场”上。   事后,人们整理他的电脑资料时发现,他对每一个科研项目都记录详实、归类清楚,几乎没有遗漏。   这些资料成为他留给国家、后辈最宝贵的精神与技术财富。   林俊德的一生,几乎全部奉献给了中国核试验事业。   他是我国核试验中的“爆炸参数测试系统”的开创者之一,他研制的高精度冲击波测试设备、爆炸力学模型理论,在实际应用中解决了无数关键性技术难题。   但几十年来,他始终生活在公众视野之外,没有职务头衔的“炫耀”,没有奖章勋章的“展示”,甚至直到2001年才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信源:中国青年网 2022-5-31

0 阅读:0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