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9日中美谈判开始之后,外界对于这场谈判就抱有极高的期待,均认为这会是中美中场休息的一个契机,而美国总统特朗普虽然没有参加谈判,但他所释放出来的一系列积极信号,也让外界对这次谈判充满信心。 结果自然也是喜人的,在5月12日中美双方达成一致共识,发布了一项新的联合声明,将双方的关税降低到了4月2日加税之前的地步,均撤回了91%的关税,但同时又加了10%的对等关税,为谈判留足了余地。 但令人感到疑惑的一点,先前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的立场极其强硬,不止一次的表示要求中国先向美国“打去电话”,美国才会与中国进行谈判。
但事到如今,现实却又是美方主动找的中国谈判,并且把姿态放的并不高,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变。那么问题就来了,究竟是什么让特朗普的对华态度,在短时间内出现如此巨大的转变?这背后又暗藏了多少的细节?
北约创始人怒批美国 事情的真相,极有可能与西方国家近期所发布的一则报告有关。 根据英国路透社在5月12日的报道称,全世界对于美国的看法,在过去一年时间当中出现大幅恶化,以至于在一些民众看来,美国远远比中国要“讨厌得多”。
报道进一步指出,在一份由民间公司起草的相关报告当中,采访了全球约11万人,涉及了100个国家,可得出的结论令人惊叹。 据悉,在100个国家当中,有多达82个国家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看法呈负面,而中国的“厌恶度”却只有44个国家,几乎是美国的一半,且美国的“净认知度”出现直线下滑,从去年的+22%跌落到今年的-5%,而中国则从+5%上升到+14%。 至于说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身为北约创始人之一的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表示,特朗普引发了全球贸易战,并且还在白宫怒斥泽连斯基,引发了盟友关系的破裂,让“敌人”更加胆大妄为。 拉斯穆森强调,在这一大背景下,就连像他一样“一生崇拜美国及其所代表的人们”,也对美国改变了看法,而这“并不奇怪”。
显然,在拉斯穆森这样的“北约铁杆”看来,美国的滤镜已经破碎,过去几十年来积攒下的良好口碑已经全面崩坏。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而特朗普之所以“自毁长城”,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如今的美国国力加速衰退,已经难以承担起所谓的“全球责任”,但却又要维护自身的全球利益,弥补自身巨大的财政亏空与工业真空,这就导致像特朗普这样的“孤立主义者”成功上台,对全世界进行“敲骨吸髓”,妄图在全球其他国家的尸骨上“再造美国”,这也是特朗普发起贸易战的初衷。 可事实却又是,特朗普连身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都奈何不了,向来忠心耿耿的日本也与白宫唱反调,欧盟更是直接把反击牌摆在来桌面上,直接让特朗普的计策变得不上不下,既无法后退一步全面撤销关税,又无法前进一步让美国“大吃一口”。
而从这件事上我们就能看出,过去几十年来的全球化思潮已经深入人心,就算是曾经带头全球化的美国扛起“反旗”,也难以一呼百应,唯一的结果只会说形成一个“环美国”的新全球化体系,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