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大家都不说话了。美国财长面对中国,终于不再隐晦,坦白说出心里话。其实美国的真实意图,是想让我们充当买办。如今,美国工厂的招工广告百花齐放,跟春联一样热闹,流水线工人的时薪从18美元涨到了23美元,偏偏还是招不到人。 底特律有家汽配厂,面临的麻烦其实折射出美国制造业的严重问题。厂老板在高速路边举着写着时薪25美元加免费午餐的招牌,条件已经这么诱人了,年轻司机们却宁愿开着Uber,连看都不看一眼。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第一季度,制造业的职位空缺高达89万个,员工流失率较去年同期上涨了47%。而18到34岁愿意做蓝领工作的年轻人,仅占12%。更搞笑的是,自动化设备操作工的岗位流失率竟然达到65%,即使时薪涨到30美元,年轻人还是不感兴趣。 工资涨了,招人却依然难,真让人挠头。老技工迈克尔琼斯就吐槽:工资涨了40%,但生产线的速度快了200%,上个厕所都得刷员工卡计时!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每年仅增长0.7%,跟中国的5.2%一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问题出在哪儿呢?就是资本太急功近利,把短期效率看得比工人权益重。特斯拉在得州的工厂推行狼性文化,争议不断,员工平均每天要工作12.7小时,工伤率居然是行业平均的三倍,管理层却说这是创新的代价。 看看中国吧,制造业的发展方式可不一样呢。宁波舟山港的智能码头,桥吊司机时薪大约18美元,虽然比美国低,可是借助AI辅助系统,干活的强度降低了60%。再加上住房补贴和子女教育等福利,员工的留存率高达92%。三一重工的灯塔工厂更是走在前头,推行了人机协作的新模式,机械臂承担了85%的重活,工人们转型为设备运维工程师,职业发展前景相当不错,吸引了3万多名应届毕业生前来应聘。 当前,全球制造业都在争夺人才,这其实是发展模式的一场较量。美国依旧在追求那种效率至上的竞争思维,尽管这是个你死我活的游戏,而中国则选择通过技术与人文关怀相结合,重新塑造产业环境。正如《哈佛商业评论》2025年5月的封面文章所提到的:未来制造业的竞争力,不再取决于工资的高低,而是工人是否看到希望。
美国恐怕再也难站起来了,原因有两个:第一是美国的国债,美国人依靠贪婪这杆杠一直高
【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