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毛姆说:“如果一个人不能活出攻击性,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攻击性就是生命力,如果你不能合理的表达攻击,那就意味着你不敢捍卫自己,总是忍气吞声,生命力会不断萎缩。”
你越怂,世界越觉得你好欺负。
同事抢了你的功劳,你怕撕破脸只能笑着说“没关系”; 亲戚阴阳怪气你工资低,你怕被说小气只能低头扒饭; 连外卖送错了都不敢打电话投诉,生怕别人觉得你难缠。
忍一次是教养,忍一百次就成了自残,那些憋回去的愤怒不会凭空消失,只会变成夜里翻来覆去的焦虑,变成体检单上查不出病因的结节。
有人总把攻击性等同于没素质,可毛姆早就看透了:那些劝你“吃亏是福”的人,自己遇到事比谁都计较;那些标榜“以德报怨”的圣人,不过是躲在道德高地上逃避冲突的懦夫。
真正的体面,不是任人践踏还要保持微笑,而是你敢在别人越界时冷着脸说“关你屁事”。这世界从不同情眼泪,只会尊重有刺的人。
活得憋屈的人总爱找借口:怕得罪人、怕搞砸关系、怕被人说太强势。
可你看看毛姆笔下的现实吧:爱情里不敢提要求的人,最后连一句真话都换不来;职场上不敢争资源的人,升职加薪永远轮不到你。
你以为的顾全大局,在别人眼里不过是软弱可欺,被牺牲的那个人。 生命力从来不是岁月静好,而是像野草一样,被踩了一脚还能支棱起来,被火烧过还能从裂缝里冒出头。
别等到心里那团火彻底灭了才后悔。该怼的烂人就怼,该争的位置就争,该翻的脸就翻。
就像毛姆说的,这世上哪有什么完美受害者?与其当个憋屈的老好人,不如做个不好惹的“刺头”。至少你为自己活过,痛痛快快地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