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彭子佳 在肯尼亚的街头巷尾、社交媒体与政治集会中,总统威廉・鲁托的绰号如同万花筒般层出不穷。从亲切的 “卖鸡小贩” 到辛辣的 “扎卡约”,这些称谓不仅勾勒出公众对领导人的复杂情感,更折射出肯尼亚社会的深层矛盾与政治生态的剧烈变迁。 在 2022 年成功当选总统前,鲁托巧妙地将绰号转化为政治资本。他以 “骗子”(肯尼亚语中形容逆境中求生者)自居,讲述童年在路边叫卖鸡肉的经历,将自己塑造成底层民众代言人。政治分析家赫尔曼・曼约拉教授指出,这些绰号 “如同竞选广告”,帮助鲁托在选举中赢得大批草根选民支持,成功登上总统宝座。 鲁托对圣经经文的频繁引用,为他赢得 “副耶稣” 的戏谑称号;而其名下广袤的土地资源,则让他背负上 “Arap Mashamba”(农场之子)的标签。2013 年,法院曾判决鲁托归还争议土地并赔偿农民,尽管他坚称清白,但土地争议至今仍是民众争议焦点。 然而,执政后的鲁托逐渐失去光环。随着一系列不受欢迎的税收政策出台,民众生活成本飙升,绰号的风向发生戏剧性转变。“扎卡约”(圣经中贪婪税吏)的称呼不胫而走,暗指其背叛底层选民;因频繁出国访问,他被戏称为 “Vasco da Gamya”(融合葡萄牙探险家之名与斯瓦希里语 “说谎” 之意);甚至模仿刚果音乐家歌曲创作的 “Kaunda Uongoman”,直接讽刺其政策中的谎言与空洞承诺。2023 年,肯尼亚年轻人因增税提案发起大规模抗议,“鲁托必须下台” 的口号响彻街头,这一诉求也演变成新的绰号。 社交媒体上,讽刺漫画与 AI 生成的图像(如总统躺于棺材的场景)层出不穷,成为民众宣泄不满的出口。面对汹涌的舆论浪潮,总统办公室发言人艾萨克・姆瓦拉表现得相当淡然,声称绰号只是 “民意的自然表达”,并强调鲁托正全力推动经济改革。但官方对讽刺性内容的态度却截然不同:涉嫌制作 “不当” 网络内容的人士遭到不明身份者绑架,这一行为被曼约拉教授斥为 “政府不宽容的铁证”。在民间,绰号已成为独特的政治参与方式。 大学生拉雄・基普利莫指出,鲁托承诺的 “百万薄饼机” 计划,因脱离现实沦为民众嘲讽的素材;学生玛格丽特・瓦里穆・卡胡拉则直言,“绰号数量反映了民众问题的复杂程度”。回顾肯尼亚历任总统,绰号并不鲜见:乌胡鲁・肯雅塔被称为 “被宠坏的孩子”,姆瓦伊・齐贝吉则被戏称为 “骑墙派”。但鲁托时代的绰号现象,在数量与尖锐程度上远超以往。社交媒体的普及加速了绰号的传播与迭代,也让民众的声音得以更直接地传递。 这些绰号,既是肯尼亚民众对领导人的评判标尺,也是社会矛盾的温度计。当一个国家的政治人物被赋予如此丰富且充满张力的绰号时,或许正如卡胡拉所说,这不仅是领导人的 “独特遭遇”,更是整个国家亟待解决的现实困境的缩影。 注:本文为亚太日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独一份!肯尼亚总统为何有这么多绰号
亚太日报
2025-05-14 20:30:05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