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大学教授何家庆来到深山调研。由于过于饥饿,于是就向村民讨吃的。不料,村民居然端来一碗猪食,没想到,何家庆不仅没生气,甚至接过那碗猪食,泪流满面的吃了起来。 1998年的这一天,何家庆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中国的西北地区,足迹遍布贫困山区,身上分文不剩。饥饿让他的腹中空空如也,眼前不时冒出黑星。他实在撑不住了,只好拖着疲惫的身躯敲开路边一户人家的门,希望能讨点食物充饥。 "大叔,能不能给我一点吃的?我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何家庆声音沙哑地恳求道。 那村民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蓬头垢面的"乞丐",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嫌弃。他没有直接赶走何家庆,而是不耐烦地指了指院子角落里的一个破旧木盆:"喏,那有吃的。"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何家庆看见的是一盆给猪准备的剩饭菜糟粕,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 何家庆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动作。他紧握的双手因为内心的挣扎而将破旧的裤子攥得更紧。作为一个堂堂大学教授,曾经的县长,他真的要沦落到吃猪食的地步吗?饥饿与尊严的天平在他心中剧烈摇摆。 最终,何家庆的眼眶红了。他缓缓蹲下身子,颤抖着手捧起那盆猪食。 此时的何家庆,早已不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羞辱。在这次西北之行中,他曾被当作骗子、乞丐,曾遭遇抢劫与绑架,甚至被丢到深山里,被迫挖满一吨煤才获释。他还曾在山中被老鼠咬伤,伤口感染后高烧不退,靠自己采集草药才勉强活下来。 在这场长达31600公里的西北征程中,何家庆只是为了一个简单却伟大的目标:将魔芋种植技术带给贫困山区的农民,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以往站在安徽大学讲台上的他,是受人尊敬的植物学教授;在绩溪县担任副县长时,他被百姓亲切地称为"焦裕禄县长"。而如今,他却要靠吃猪食维持生命。 泪水滑过他满是皱纹的脸颊,何家庆不是在为自己的处境而哭泣,而是为了心中那份始终未变的执着。这一路上,有冷眼相待,也有无私援手。正是凭着这种信念,他才能在这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艰难前行。 何家庆永远记得,出发时给女儿留下的那封遗书,以及那份装在怀里的中国贫困县名单。即使是此刻蹲在猪食盆前,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当何家庆拖着病痛缠身的躯体,从西北地区回到家时,他已经瘦得只剩下80斤。那次长达305天的艰苦跋涉,让这位教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然而,即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何家庆仍然没有停下为农民脱贫致富而奔走的脚步。 但若想真正理解何家庆为何甘愿吃猪食也要完成西北之行的使命,我们需要回到1976年,了解这一切的起点。那年,在安徽大学安稳教书的何家庆萌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他要深入大别山进行植物考察研究,寻找能帮助农民脱贫的植物资源。 为了筹集约8000元的考察经费,他开始了极度节俭的生活。每一顿饭只求能填饱肚子,衣服破了就打补丁,从不买新的。就这样,他辛辛苦苦攒了8年,却只有约4000元。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父亲把毕生积蓄4000多元送给了他。 "这是什么?"当何家庆看到父亲从怀中掏出的泛黄纸片时问道。 "这是记录你上学时,乡亲们给予我们帮助的账本。"父亲回答,"不要忘记报答大家的恩情!"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何家庆独自进入了大别山。225天内,他徒步走完了12684公里的山路,收集了3117种植物标本,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一种能让农民致富的植物——魔芋。 1990年,何家庆被任命为绩溪县科技副县长。他并没有像其他干部那样高高在上,而是穿着朴素的衣服,挨家挨户地宣传魔芋种植技术。起初,农民们不相信这个衣着破旧的"怪人"。何家庆就自掏腰包买了魔芋苗,带着村民们一起种植,用事实说话。 "我不需要大家相信我的话,但请相信自己的眼睛。"何家庆常这样说。 他还编写了18万字的《魔芋栽培技术》,手把手教农民种植魔芋。在他的带领下,绩溪县的农民们开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他也因此被称为"魔芋大王"。 1991年,绩溪县遭遇严重水灾。身为副县长的何家庆整日奔波在抗灾一线,长时间在水中行走,最终感染了血吸虫病,终生未愈。乡亲们感动于他的付出,亲切地称他为"焦裕禄县长"。 2019年7月,何家庆在外调研时突然晕倒。送医后才知道,他已是癌症晚期。但即使躺在病床上,他仍在写调研报告,念念不忘农民的收成情况。 "瓜蒌的种植进展如何?农民们今年收成怎么样?"这是何家庆在生命最后一天仍在关心的问题。 2019年10月19日,70岁的何家庆离开了人世。他留下的遗愿很简单:将眼角膜捐献给有需要的人。主刀医生感叹道:"何老的眼角膜特别干净、清澈。"如他的人生一样纯粹无瑕。
1998年,大学教授何家庆来到深山调研。由于过于饥饿,于是就向村民讨吃的。不料,
熹然说历史
2025-05-14 22:29:31
0
阅读:88
用户88xxx67
[大哭][大哭][大哭]这是为民不惜命的真干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