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干什么?滚出去!”1940年的某一天,20岁的张爱玲正在家中洗澡,母亲却突然发疯一般的冲了进来,并声称要检查一下张爱玲的身体,看看她到底还是不是完璧之身!张爱玲倍感屈辱,大哭一场,自此之后便与母亲开始了相爱相杀的痛苦道路! “你是不是背着我干见不得人的事情了,就知道你跟着那个大烟鬼学不了什么好东西!”母亲黄逸梵一边用手一寸一寸逼近张爱玲的身体,一边怒斥张爱玲不知检点。 “我没有!你在乱说些什么!你滚出去”张爱玲试图让母亲离开浴室。 “你竟然还敢嘴硬,桌子上的八百块钱是怎么回事?要不是去卖了,谁会给你这么多钱?”母亲认为抓到了确凿无疑般的证据,大声的质问着张爱玲。 “那是学校给的奖学金,还有我发表文章的稿费。”张爱玲一面哭一面解释道。 这场闹剧以母亲停手离开而结束。张爱玲对眼前的母亲有些陌生。儿时自由奔放的母亲,现在像是一个发了疯的妇人。 张爱玲八岁时,父母离婚。母亲丢下张爱玲去寻找自由的生活。此后的张爱玲一直跟随烟鬼父亲生活。张爱玲印象中的母亲美丽而奔放。张爱玲一直向往着出国读书离开这个肮脏不堪的家。 张爱玲十七岁时,继母的到来打乱了这个计划。继母不愿花钱供张爱玲读书,她找了个由头诬陷张爱玲殴打自己。烟鬼父亲一气之下将张爱玲关了起来。这一关,就是六个月。“逃出去后就能找到母亲”这个念头是张爱玲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张爱玲费尽心力逃出了魔鬼般的囚笼,她几经辗转找到了母亲。可母亲黄逸梵却不太欢迎张爱玲,“你确定要跟着我?跟着我可没有佣人伺候,什么活儿都得自己干”。黄逸梵给张爱玲安排了一间房。找到母亲的张爱玲满心欢喜。 张爱玲和母亲生活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幸福。黄逸梵热爱自由胜过女儿,她经常将张爱玲独自丢在家中。黄逸梵嫌弃张爱玲的英语不好,不愿意将张爱玲带出去。 黄逸梵想让张爱玲去英国读书,那里是浪漫主义的天堂。因此,黄逸梵给张爱玲请了一位英语家教。在新旧交替时代下成长的黄逸梵,一边畅想着跟随张爱玲去英国读书,一边又时常埋怨张爱玲让她花了太多的钱。 哪怕母亲的态度喜怒无常,张爱玲还是喜欢待在母亲身边的日子。张爱玲总算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她拿到了伦敦大学的通知书。母亲黄逸梵激动的将此事告知了所有亲友。 一场战争撕碎了母女俩的梦,欧洲战争爆发,张爱玲只能去香港大学读书。天赋极高的张爱玲得到了学校的八百奖学金。 张爱玲本想将这份喜悦与母亲分享。黄逸梵外出未归,张爱玲就将钞票放在了桌子上。 黄逸梵声嘶力竭的质问,让张爱玲看到了母亲自由面庞下的虚伪。母女两人的感情逐渐疏离,张爱玲心目中高大的母亲形象轰然倒塌。 黄逸梵不愿再待在香港生活,1939年,黄逸梵离开香港去了新加坡生活。张爱玲又一次被抛弃。 黄逸梵留下的理由是“生活艰难,不愿张爱玲跟着受苦。”可黄逸梵却带着新交的男朋友踏上了旅途。 从前嫌弃补课花钱的黄逸梵,在新加坡大手一挥投资了男友的皮鞋生意。 很多年以后,张爱玲收到了来自远方的一箱古董,这是母亲黄逸梵的遗物。 张爱玲颤颤巍巍的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爱玲儿时的照片。张爱玲忍不住掩面痛哭。或许很早之前,张爱玲就已经原谅了母亲。
“你干什么?滚出去!”1940年的某一天,20岁的张爱玲正在家中洗澡,母亲却突然
史说畅谈呀
2025-05-15 15:07:04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