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河·刺儿菜 北河北岸水边有一带芦苇,芦苇和岸上野草连接、交界处有刺儿菜。 庄稼人家儿不稀罕刺儿菜。刺儿菜的叶缘生有针状锐刺,过去人们养猪,野菜是猪的主食,但因为叶缘有刺,人们挑菜都不愿意挑它,只有挑得少了,怕猪不够吃,或者孩子们怕“完不成任务”,才从下到上,顺着主茎慢慢地把它的叶子撸下来,小心翼翼地放进笼子(方言,篮子)或棉花兜子,但就是这样,也难免扎手。 也就是因为这个,庄稼人家儿大人孩子都不稀罕它。 但是,凡物必有其用。刺儿菜虽然在庄稼人看来没用,在中医学里,却颇有用处。刺儿菜别名野刺儿菜、野红花、小蓟,是菊科属“丝路蓟”的一个变种——丝路蓟,被子植物门、木兰纲、菊目、菊科、蓟属中国新疆、甘肃、西藏及阿富汗、印度、欧洲、前苏联,又名田蓟、加拿大蓟——在中国分布广泛,除西藏、云南、广东、广西,其他各地都有,约成书于汉末的《名医别录》将它列为“中品”,后世总结其性“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功用有凉血、止血、缓解身体内热、治疗疮痈肿毒、跌打损伤等,可治疗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等。 庄稼人看刺儿菜,是过于从眼前之事出发,只知它浅近生活中的无用,而不知它不招人稀罕一面的背后,更具价值的一面了……
北河·刺儿菜 北河北岸水边有一带芦苇,芦苇和岸上野草连接、交界处有刺儿菜。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5-05-15 23:49:58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