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秋天,曾泽生带着他的60军进驻吉林,住的地方不是营房,而是一间10平米的破庙方丈室。 关帝庙的香火还没散尽,六十军的憋屈日子就开始了。你见过军长带着参谋在供桌上摊地图吗?关二爷的塑像都裂了口子,底下人开会得轮流站着,这哪是国军主力部队,活脱脱像逃荒的难民。梁华盛这帮"天子门生"倒是住着小洋楼,吃着白面馍,报纸上天天吹嘘"剿匪大捷",可真正在前线啃冻土豆的,是滇军这帮"后娘养的"。 说句实在话,国民党这套嫡庶有别的玩法,早晚要出大事。滇军弟兄们抗战时打台儿庄守中条山,哪次不是拿命填?结果到了东北,连军装都要自己缝补丁。梁华盛们倒好,仓库里崭新的美械装备宁可生锈也不给杂牌军用,美其名曰"统一调配"。有个炊事班的老兵跟我爷爷说过,他们最惨的时候用关帝庙的香炉煮野菜,梁华盛的副官路过还笑话:"你们滇军不是会吃虫子吗?" 这可不是单纯的待遇问题,背后是国民党根子上的烂疮。老蒋的"中央军"和地方部队从来都是两套账本,嫡系吃香喝辣,杂牌自生自灭。有个细节特别讽刺:六十军后来起义时,战士们发现解放军送来的高粱米里掺着肉干,而他们给国民党卖命时,连发霉的糙米都要被后勤处克扣。这种天差地别的对待,别说人,牲口都知道该往哪边槽里凑。 说起来六十军算运气好的,至少后来找到了出路。更多杂牌军的下场才叫惨,要么被推上战场当炮灰,要么被嫡系吞并改编。就像我老家县志里记的那支川军,寒冬腊月穿着草鞋守沈阳,城破时连口棺材都没捞着。国民党这套玩法,简直就是逼着人当"60熊"。可他们忘了一句老话:狗急了跳墙,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看着六十军的遭遇,总想起《水浒传》里林冲风雪山神庙的段落。都是报国无门的好汉,都是被自己人逼上梁山的剧本。但历史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儿:后来在长春起义的曾泽生,带着这帮"熊兵"成了四野的精锐。当年关帝庙里冻得搓手的参谋,后来在朝鲜战场把美军打得直喊"云南蛮子"。你说这是不是天大的黑色幽默? 说到底,国民党输掉江山真不冤。我二叔公当年在长春开布庄,见过两拨兵:中央军进城抢白面,起义后的六十军帮老百姓修屋顶。布庄掌柜的看得明白:"会做人的得了天下,不会做人的活该丢饭碗。"这话糙理不糙,你看看现在博物馆里六十军的起义通电,字字都带着东北冻土的寒气,句句都冒着被逼急了的火星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60年代部队# #历史#
1946年秋天,曾泽生带着他的60军进驻吉林,住的地方不是营房,而是一间10平米
墨色绘梦师
2025-05-16 04:33: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