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群志愿军战士在撤退时,猛然发现眼前狭隘的小山谷里,竟然出现了成千上万个美军,他们装备精良,一眼望不到头。看到这骇人的一幕后,志愿军师长起了一个让人不可思议的念头!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期间,华川水库北侧的山岭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8师的战士们正在擦拭武器。
1951年5月27日凌晨,这支刚从前线撤下来的部队突然听到东南方向传来异样的炮声。
按照作战部署,那里本不该出现敌军。
师长黄朝天抓起望远镜,镜片里映出美军坦克扬起的尘土。
侦察兵带回的消息让指挥部陷入沉寂:美第7师、第24师组成的特遣队共计2.8万人,携带着2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正沿着华川至金城的公路快速突进。
此时华川作为志愿军东线后勤中枢,囤积着数万吨弹药粮秣,更驻扎着大量尚未转移的炮兵部队。
若此地失守,整个东线战局将面临崩溃。
黄朝天在地图上画了个红圈,手指敲击桌面的节奏暴露了他内心的焦灼。
部队刚经历连续作战,7000余名战士中三分之一带着轻伤,重武器在撤退途中已损失大半。
按照上级命令,他们本应继续北撤休整。"给志司发电报。"
黄朝天突然起身,"就说我部决定就地转入防御。"
5月28日拂晓,美第7师先头营的坦克撞上了精心设计的死亡陷阱。
公路两侧高地上,志愿军战士将75毫米无后坐力炮拆解成零件,用绳索吊上陡峭山崖。
当美军坦克纵队进入伏击圈时,三门火炮已在制高点完成组装。
首轮齐射便击毁四辆谢尔曼坦克,燃烧的钢铁残骸堵塞了狭窄的山间公路。
范弗里特中将接到战报时,正在享用早餐的煎蛋险些打翻。
这位"磁性战术"的发明者立即调集105毫米榴弹炮群,对志愿军阵地实施地毯式轰炸。
但58师早已将兵力化整为零:每个排据守一个山头,连与连之间通过坑道相连。
炮火覆盖刚停,浑身泥土的战士们便从防炮洞钻出,用冲锋枪和手榴弹迎接攀爬山坡的美军步兵。
5月30日夜,战场飘起细雨。志愿军侦察连摸进美军营地,带回来个浑身酒气的俘虏。
审讯得知,美军为突破防线,正在调集新到的M46巴顿坦克。
黄朝天连夜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在公路转弯处埋设反坦克地雷阵。
工兵们拆解了仅存的二十枚反坦克雷,将炸药与缴获的美军炮弹捆绑,制成简易爆炸装置。
6月1日正午,十二辆M46坦克呈楔形队列发起冲锋。
领头坦克压响地雷的瞬间,埋伏在两侧的爆破组拉响电起爆器。
混合炸药的巨大威力将三十吨重的钢铁怪兽掀翻,后续坦克慌乱中相互碰撞,成了反坦克小组的活靶子。
此战过后,美军装甲部队再未组织过连级规模突击。
持续七昼夜的拉锯战中,志愿军发明了"冷枪冷炮"战术。
神枪手张桃芳带着他的莫辛纳甘步枪,在三天内狙杀四名美军军官。
炮兵观测员发明了"跳眼法"测距,用拇指测算敌军位置,引导分散配置的迫击炮实施精准打击。
炊事班老王甚至琢磨出用空罐头盒制作简易定向雷,这些土制武器让夜间巡逻的美军吃尽苦头。
6月3日黎明,美24师师长迪安少将收到份特殊"礼物"——个沾满硝烟的美军钢盔,里面装着58师战士用英文写的劝降信。
随同送回的还有五名轻伤员,他们向医疗兵反复念叨:"中国军人会魔法,他们从石头缝里钻出来。"
当第60师援军抵达时,华川防线依然牢牢掌握在志愿军手中。
美军作战日志显示,其最远推进距离仅为4.2公里。战后统计,58师以伤亡2000余人的代价,毙伤俘敌7800余人,击毁坦克装甲车47辆。
阵地前的公路上,美军丢弃的夜光表、金戒指等贵重物品铺了半里地——这些在美军中象征地位的物件,成了士兵们逃命时最先抛弃的累赘。
此役过后,朝鲜战场流传起新谚语:"宁攻美军一个团,莫守华川一道梁。"
志愿军总部通令嘉奖58师,11个集体和个人荣获特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