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6年,汉武帝派出8批人,轮流审问张汤,可是张汤坚决不认罪。直到赵禹意味深长地问他:“皇上派8批人审你,你何必还要狡辩呢?”张汤无奈,给汉武帝写下绝笔。后悔之下,汉武帝连杀三个长史。
赵禹看到张汤誓死不从,别有深意地对张汤说:“张兄,皇上先后派了足足八批人来审问你,其中深意你应该明白,张兄还有什么必要去辩解呢?”张汤一听,心如死灰,这句话无疑是戳中了张汤的要害。他明白,兔死狗烹,这是皇帝要自己死啊!
于是,张汤写下绝笔书信一封,信中说:“臣本卑微,幸得陛下宠爱有加,让臣位列三公之位,不胜感激,今遭小人暗算,只能以死明志,望陛下在我死后,彻查三位长史,还臣一个清白!”然后带着绝望与不甘,拔刀自刎。
张汤死后其家被抄,官府的人将张家里外翻遍,却只找到五百金,这还是他正当的朝廷俸禄。其亲属准备将他风光大葬。可是,她的母亲却反对他们这样做,她说:“张汤是皇上的臣子,如今遭人陷害惨死,何必还要浪费钱财将他厚葬呢?”就这样,张汤被草草埋葬。
皇帝听闻此事,后悔不已,接连感叹:“如果没有如此开明的母亲,生不出张汤那个严明纪律的儿子。”于是他派人究查此案,终于查明真相,将朱买臣、王朝、边通等三人全都杀了,丞相庄青翟也自刎而死,最后田信被释放。汉武帝感念张汤的功绩,因此提拔他的儿子张安世到朝中为官。
张汤落得如此下场,也是有原委的。
张汤,京兆杜陵人。汉武帝时期,张汤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吏一步步当上了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张汤幼时,因为一起“审鼠”事件,被父亲重视。
有一次,张汤的父亲让张汤看管好家,自己出门办事。等到张汤的父亲回来的时候,却发现家中的肉食都已经被老鼠啃食,气不打一处来,将张汤狠狠地揍了一顿。
张汤因此记恨起了家中的老鼠,专门守在老鼠洞前,抓捕这些“罪犯”老鼠,并且将老鼠吃剩的肉也找了出来,当作罪证,判处老鼠的罪行。
张汤的父亲看到这样一幕,心中大喜,将张汤写给这老鼠的判决书通读一遍,竟然发现这张汤年纪虽小,写出来文章却有理有据,逻辑清晰,竟能与老狱吏媲美。于是从这天起,张汤的父亲尽心尽力地栽培他。
张汤也不失所望,展露才华,被田胜所发现。汉武帝登基以后,田胜便极力提拔张汤,得到丞相田蚡的赏识,并把张汤向汉武帝举荐。
后来,张汤因为在处理“陈皇后巫蛊”案中表现十分出色,张汤也得到汉武帝的认可,晋升太中大夫,负责制定律令。
张汤手段高明,会讨得汉武帝的欢心,他严格按照汉武帝的心意办事,大力打击富商大贾,瓦解豪强兼并之家的势力。为了遵从汉武帝的意愿,张汤也因此得罪了不少贵族势力。很多人本就嫉妒张汤位高权重,看到张汤深得汉武帝喜爱,因此怀恨在心。
这年,匈奴人向汉武帝提出要与汉朝和亲,希望能够和汉朝的关系更进一步。汉武帝在朝堂上讨论此事,狄山第一个表达了支持和亲的意见。
汉武帝转头询问张汤的意见,张汤却摇摇头说:“狄山是愚蠢的儒生。”狄山一听,怒斥道:“我虽然是愚忠,但御史大夫张汤却是真的诈忠。”
此番话惹恼了汉武帝,一怒之下,派狄山去边塞抵御匈奴。结果仅仅只是过了一个多月,狄山便战死在疆场。于是众大臣再不敢提起和亲一事。
朝臣中有一人名叫朱买臣,本来地位很高,但张汤得势后,常借故打压。于是他便联合同样看不惯张汤的王朝、边通二人,他们也都忌恨张汤,于是便设法陷害张汤。
他们派人抓住了张汤的好友田信等人,屈打成招,让他们供认张汤每逢向汉武帝奏请政事前,都让田信等预先知道,意图从中获取利益。
汉武帝听闻震怒,将张汤宣来,想要试探一番,谁知张汤这时并不知被人陷害,丝毫没有防备。墙倒众人推,又将张汤和鲁谒居的犯法之事上奏。
汉武帝听信谗言,误以为张汤真的有不臣之心,接连派出八批官员审问张汤,赵禹一番话深深刺痛了张汤的心,最后迫使张汤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