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上海知青张菊芬到黑龙江讷河去插队。哪料,出发前,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张

亲姐姐的艾维 2025-05-16 15:25:01

1969年,上海知青张菊芬到黑龙江讷河去插队。哪料,出发前,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张菊芬恨透了已经分手的男友,但更害怕家人知晓。她决定赶紧趁着插队离开上海。 1969年的上海街头贴满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标语。 21岁的张菊芬收拾着下乡行李,手指突然停在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那是她与初恋男友的合影。 三天前,这个曾经海誓山盟的男人突然提出分手,此刻照片上灿烂的笑容显得格外刺眼。 出发前夜,张菊芬在弄堂口的公共厕所里盯着手里的试纸,两条红杠在昏黄灯光下格外醒目。 凌晨三点的石库门里,她蜷缩在阁楼床铺上,听着父母熟睡的鼾声,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第二天清晨,她拖着沉重的木箱挤上北上的绿皮火车,箱底压着偷偷藏起来的宽松衣裳。 黑龙江讷河县的老乡们举着"欢迎上海知青"的横幅,张菊芬跟着队伍深一脚浅一脚走在结冰的土路上。 零下三十度的寒风裹着雪粒子,打在她苍白的脸上。 同屋的上海姑娘王中美递来热水袋时,发现这个新室友总把棉袄裹得严严实实,连睡觉都不肯脱。 开春化冻时,知青们开始跟着老乡学种大豆。 张菊芬蹲在地头拔草,忽然觉得眼前发黑。 等她再睁开眼,看见王中美焦急的脸在晃动。村里赤脚医生摸着脉象直摇头,围观人群的窃窃私语像针扎在背上。 那天晚上,生产队队长敲开女知青宿舍的门,张菊芬攥着被角的手抖得停不下来。 消息像长了腿似的传遍十里八乡,村里的老太太们纳鞋底时总往知青点张望,男知青们路过时故意咳嗽两声,连最调皮的孩子都被大人拽着绕道走。 张菊芬依旧每天跟着出工,只是锄头挥得越来越慢,收工时总要落在队伍最后。 夏至那天暴雨倾盆,张菊芬踩着泥泞往宿舍跑,脚下一滑摔在沟里。 闻声赶来的老乡们把她抬到炕上时,羊水已经破了。 接生婆举着煤油灯忙活到后半夜,婴儿的啼哭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王中美抱着浑身通红的女婴手足无措,张菊芬别过脸去,眼泪把枕巾洇湿了一大片。 孩子满月那天,生产队会计带着对四十出头的夫妻上门。 男人是邻村的木匠,媳妇儿生不出孩子。 张菊芬看着襁褓里的小脸,指甲掐进掌心渗出血珠。 木匠媳妇掏出个红布包,里头是十个鸡蛋和两斤白面。张菊芬突然抓起鸡蛋往墙上砸,黄澄澄的蛋液顺着土墙往下淌。 女婴被抱走那天飘着鹅毛大雪,张菊芬追着牛车跑了二里地,棉鞋陷在雪窝里拔不出来。 开春时她收到封信,说孩子取名叫淑凤,会叫娘了。 信纸角上沾着块奶渍,不知是孩子的口水还是养母的眼泪。 1972年返城季,张菊芬蹲在供销社柜台后整理账本。 有回下乡查账经过邻村,看见个扎红头绳的小丫头在晒谷场追鸡。 同行的会计说这是木匠家的闺女,她手里的算盘珠子哗啦掉在地上。 当晚回到宿舍,她在日记本上画了十三个正字——孩子三岁零一个月了。 知青大返城那年,张菊芬的行李比来时多了个铁皮盒子。 里头装着褪色的红头绳、半块绣着牡丹的肚兜,还有张按着脚印的出生纸。 上海里弄的邻居们都说,这个三十好几的老姑娘脾气古怪,最爱盯着弄堂里玩耍的小孩发呆。 2006年清明,肺癌晚期的张菊芬躺在肿瘤医院病房。 床头柜抽屉里锁着份遗嘱,存款折子上的数字正好是淑凤的出生年月。 值班护士看见这个瘦成一把骨头的老太太总在半夜摸索着开抽屉,枯枝似的手指反复摩挲张泛黄的婴儿脚印。 八年后,深圳卫视的演播厅里,五十岁的张淑凤攥着褪色的红头绳。 主持人念出张菊芬的死讯时,她突然起身冲向后台,道具组的师傅说看见她在消防通道里蹲着哭了好久。 节目播出时,观众们注意到这位东北农妇的眉眼间,依稀能看出上海姑娘年轻时的轮廓。 讷河县档案馆里,知青登记表上张菊芬的名字后面还粘着片干枯的丁香叶。 当年同屋的王中美带着外孙女来查资料,指着表格上的蓝墨水印说:"这是你姨姥姥,她呀,心里揣着团火活了一辈子。" 主要信源:(深圳卫视——《你有一封信》)

0 阅读:1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