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1年,完颜亮命金军三队齐发,朝宋朝席卷,到了淮河地带才发现,高地上指挥主帅

星河征途远 2025-05-17 07:48:01

1161年,完颜亮命金军三队齐发,朝宋朝席卷,到了淮河地带才发现,高地上指挥主帅的竟然是一个文官,他顿时哈哈大笑:“是天神祝我伐宋呀!”百姓心中凄凉:南宋将亡。没多久,淮河前线就传来捷报。 要说这宋朝的武将,还真跟他们的皇帝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驻守淮河的大将王权,听说金兵要过河,吓得连夜带着亲兵溜了号。 消息传到临安城,宋高宗气得直拍桌子,可他自己也心虚啊。 去年金兵打过来的时候,他不也带着满朝文武逃到海船上躲了半个月?最后只好一边收拾细软准备跑路,一边派人去把王权抓回来治罪。 临危受命的文官虞允文,原本是跟着宰相叶义问去前线慰问的。 哪知道走到半路,堂堂宰相吓得两腿发软,说什么也不肯再往前走了。 虞允文二话不说接过令旗,单枪匹马就往战火纷飞的淮河边赶。 路上逃难的百姓像潮水似的往后涌,他却逆着人流往前冲,官袍下摆沾满了泥点子也顾不上擦。 到了采石矶江边,眼前景象让虞允文倒吸凉气:宋军士兵三三两两瘫在江滩上,兵器扔得满地都是。 原来主将李显忠还没赶到,这群当兵的就像没头苍蝇似的乱作一团。 虞允文踩着块大石头往高处一站,扯着嗓子喊:"弟兄们!金贼就要过江了,咱们背后就是爹娘妻儿!"这话戳中了当兵的心窝子,原本耷拉着脑袋的汉子们一个个攥紧了拳头。 要说这读书人带兵还真有门道,虞允文把水军战船分成五队,两岸步骑兵排成雁翅阵。 最绝的是他让江边渔民把渔船装满芦苇,预备着给金兵来个火烧连营。 这些布置后来都被记在《宋史·虞允文传》里,连后世兵书上都说这是活用《孙子兵法》的典范。 完颜亮带着大军杀到江北,看见宋军阵前站着个穿文官袍子的,乐得差点从马上摔下来。 他哪知道这个看似文弱的书生,早把淮河地形摸得门儿清。 金兵划着木筏刚过江心,宋军的霹雳炮就砸得江面开了锅。 会水的金兵扑腾着想游上岸,早被岸上的长枪手捅成了筛子。 不会水的更惨,抱着木头筏子成了宋军弓箭手的活靶子。 吃了败仗的完颜亮不死心,半夜又派精兵偷袭。 这回虞允文早有防备,把预备好的火船顺着东南风放出去。 江面上顿时火光冲天,金兵的战船烧得跟火龙似的,哭爹喊娘的动静隔二里地都能听见。 两场仗打下来,金兵折了四万多精锐,完颜亮只好灰溜溜撤兵,后来连命都丢在了北撤路上。 这场采石矶大捷可给南宋续了命,要说这虞允文真是个奇人,平常在朝堂上管钱粮的户部侍郎,打起仗来比那些吃皇粮的将军还利索。 后来连毛主席读史书看到这段,都夸他是"千古一人"。 其实咱们中国历史上这样的读书人不少,明朝的于谦、清朝的林则徐,都是紧要关头能顶大梁的硬骨头。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星河征途远

星河征途远

星河征途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