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海军准备组建陆战队,急需1支素质极好的陆战部队。于是,海军副司令给广

海诚看趣事 2025-05-17 10:33:12

1979年,海军准备组建陆战队,急需1支素质极好的陆战部队。于是,海军副司令给广州军区司令去电,讲:“老许,我现在需要1个武艺高强的‘向导’。”许司令回答:“老刘,你看上哪支部队了,我给你开‘路条’。”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海军建设可以用"白手起家"四个字概括。 舰艇装备不足和人才匮乏两大难题摆在面前,当时决策层采取了一个特殊办法——从陆军抽调精锐力量充实海军。 这个决策背后既有无奈也有智慧,陆军转海军的官兵们用铁脚板丈量万里海疆的故事就此展开。 1950年春天,正在南下途中的12兵团副政委刘道生突然接到调令。 这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接到命令后星夜兼程返回北京,被任命为海军副政委。 从陆地转向海洋的转变,就像旱鸭子突然要下海游泳,当时不少陆军干部都有类似经历。 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刘道生等人在组织安排下远赴苏联学习。 在列宁格勒的罗希洛夫海军学院里,四十多岁的中国学员们开始了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 语言障碍成为首道难关,这些经历过枪林弹雨的老兵们,硬是像小学生那样从头学俄语。 据说有位学员在厕所隔间练习发音时,把前来关心的战友吓得不轻,这段趣事后来成为海军内部流传的佳话。 靠着"铁杵磨成针"的劲头,这批特殊学员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 刘道生回国后长期主管海军训练工作,他深知现代海军建设需要专业人才,那些年在苏联打下的理论基础,后来都转化为推动人民海军建设的实际举措。 时间来到1979年,南海局势风云变幻。已升任海军副司令的刘道生接到组建海军陆战队的任务,他第一时间想到老战友许世友。 当时许世友执掌广州军区,手底下有支能打硬仗的部队。 两位老将通电话时没有客套寒暄,三言两语就敲定了部队调遣事宜。 这支从陆军转隶的劲旅,后来成为海军陆战队的前身部队,在万里海疆续写着新的传奇。 人民海军的发展历程中,类似"陆军转海军"的故事数不胜数。这些经历过战火考验的骨干力量,就像种子撒向大海,在风浪中生根发芽。 他们驾驶着缴获的旧舰艇,操作着苏制装备,硬是在薄弱基础上构建起海防体系。 这种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陆转海"模式,既体现了人民军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也记录着那个特定年代的奋斗足迹。 在新时代强军路上,海军陆战队已发展成为两栖作战的尖刀力量。 近年来公开报道显示,这支部队频繁参与国际军事比赛,与多国开展联合演练。 2019年国防部记者会上,发言人曾专门介绍过海军陆战队的转型成果,提到已实现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跨越发展。 2021年某权威军事杂志刊文披露,新型两栖战车和智能化装备陆续列装,标志着这支队伍正在向全域作战方向迈进。 当年奠基的老一辈海军将领虽已作古,但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仍在传承。 刘道生将军的传记被收录在《开国将军轶事》丛书里,许世友纪念馆里陈列着两人往来的工作信件。 这些实物史料无声诉说着那段特殊历史,见证着人民海军从舢板小艇到航母编队的发展轨迹。 就像老话说的"万丈高楼平地起",今日驰骋深蓝的钢铁舰队,正是建立在当年那些"旱鸭子"们打下的根基之上。 信息来源: 《解放军报》专题报道《人民海军成立七十三周年特别策划》 国防部官网《海军陆战队转型建设情况通报》 《军事史林》杂志文章《从陆军劲旅到海军尖兵——记海军陆战队前身部队》 人民出版社《开国将军轶事》丛书第三卷 许世友纪念馆官方网站展陈资料

0 阅读:831

猜你喜欢

海诚看趣事

海诚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