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春节前,警卫团收到毛主席转赠的24箱苹果,打开一看傻眼了,每个苹果上都刻着“毛主席万岁”,战士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愣住了。这苹果还能吃吗?上头的字这么讲究,要是吃了,是不是不尊重?这一幕,迅速传到了毛主席耳朵里。
那年冬天,北京的风很硬,警卫团的仓库里却香气扑鼻,那是从朝鲜送来的苹果,金日成亲自挑选,专人护送,一箱箱抬进中南海。
苹果个头大、颜色红,最特殊的是,上面都有几个烫金字,不是贴上去的,而是果皮晒出来的,“毛主席万岁”,五个字一个不差,字还挺正。
这是朝鲜北青郡那边的种法,幼果期就用纸板遮住周围,露出字样,靠太阳晒出来,技术很细致。
苹果送到后,工作人员请示毛主席如何处理,毛主席看看,说,“苹果不能久放,吃掉吧,给警卫团分去。”这话一出,本来是件普通事,结果搞得警卫团上下都发了愁,谁也不敢吃。
一个带着毛主席名字的苹果,吃还是不吃?一个战士提议:不如摆仓库里留纪念,但马上有人说,这也不现实,放久了会烂的,没人敢拍板。
卫士长李银桥觉得事有点复杂,赶紧去请示毛主席,他走进书房,手里拿着一个苹果,举着让主席看,“主席,战士们说,这个苹果上刻着‘毛主席万岁’,他们不敢吃。”
毛主席把报纸放下,拿过苹果看了一眼,没说话,笑了笑,他问:“他们说什么?”李银桥复述了一遍。
毛主席把苹果搁桌上,语气平静:“我不喜欢这个口号,哪有人活一万岁?既然活不到,就吃掉吧。”
这话一出,李银桥心里一下子松了,他回头把毛主席的话传达下去,战士们虽然还是有点别扭,但这是毛主席自己说的,大家才放心吃了。
朝鲜送苹果这事儿并不只发生过一次,1955年春节,金日成又送了一批,还是用同样工艺,还是印着“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照旧没摆谱,还是分给身边工作人员吃了。毛主席那时候对这种口号就挺有意见。
他跟李银桥说过:“人要实际,不能整虚的,你说‘万岁’,听着热闹,有用吗?”他不是装谦虚,他是真的觉得口号没意义,搞多了容易脱离群众。
金日成这边送苹果是好意,表达感激,他觉得中国帮了他们的大忙,得表示一下,抗美援朝那几年,中国出了钱、出了人,20多万志愿军战士牺牲,军费花了60多亿人民币。
金日成知道毛主席不收贵重礼物,就选了这种寓意的礼物送来,他们还给苹果设计了“24箱”的规格,一说是代表24节气,希望毛主席年年平安;也有人说是象征240万志愿军,或两年战斗的24个月。总之,礼物是用心的。
但毛主席对这些讲究从不在意,他不让大家搞花架子,送什么都讲实用,他有时看到办公室有人挂他像,都会皱眉。
有一次在西柏坡,他就说:“把我像取下来,别吓着小孩。”他认为领导干部不能成神,应该跟普通人一样吃饭睡觉干活。
警卫团那批苹果分掉之后,没再留什么纪念,吃完就没事了,有个战士后来在信里写道,“这是我吃过最沉重的一个苹果”,不是因为贵,而是因为上面那五个字。
毛主席没给他们讲什么大道理,也没让大家做表态,就一句话,“吃掉吧。”但大家从这话里听出了分量。
李银桥后来回忆,说毛主席最烦别人拍马屁。
有次去参加群众座谈会,一个干部张口就来:“毛主席英明伟大!”毛主席打断他:“你认识我几年?你怎么知道我伟大?”当时那干部脸都红了,愣在那里不知说啥好。
毛主席讲实事求是,不讲虚头巴脑,他在会议上提过:“喊口号的事,能少就少。”这在他看来,是党内作风的反映,过多的称颂容易让人飘,久而久之,就脱离实际。
当然,金日成也不是一味搞口号的人,他当时确实有感激之情。
1953年朝鲜战后满目疮痍,中国的援助让他们缓过劲来,他自己多次讲,“没有中国,我们打不下去。”他也知道毛主席不爱收重礼,所以用这种特别的方式表达情谊,希望既表达尊敬,又不让毛主席为难。
毛主席没有责怪金日成,也没把这事变成外交问题,他处理得很自然,收下苹果,再分给别人吃,既接受了礼貌,又没陷进去。
这事后来在党内传开,成了一个大家议论的小故事,没有大张旗鼓,也没写进什么文件里,但很多老干部都记得。
有的在会议间隙聊起,摇头笑着说,“那苹果吃得不轻松。”但毛主席的话大家都记得“哪有人能活一万岁?”
这句话成了提醒,不是笑话,而是一种态度,毛主席用实际行动在告诉大家,做人要脚踏实地,别搞神化那一套。
他说过:“我是人民的一员,吃饭穿衣也得跟大家一样。”他不是谦虚,是看得透,他知道权力和距离会让人迷糊,所以总提醒身边人:别捧我,我不是神。
吃苹果那天,北京天冷,屋里暖和,战士们围在一起啃着苹果,有人小声说:“吃着怪心虚。”但嘴里还是咬下去,因为那是毛主席让吃的。
没人再犹豫。苹果香,红皮里透着阳光留下的字迹,一口咬下去,仿佛咬碎了一个不该留着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