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澳大利亚稀土生产商莱纳斯宣布,成为除了中国外唯一能生产重稀土元素产品的厂商,这下中国的稀土垄断被打破,美国也能直接买到稀土了! 2025年5月16日,全球稀土行业迎来一则重磅消息,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宣布,其马来西亚工厂成功实现氧化镝的商业化分离,并计划于6月启动铽的生产。 这一进展被部分媒体渲染为“打破中国稀土垄断”的标志性事件,但细究之下,现实远非表面这般简单。 长期以来,中国占据全球重稀土供应90%以上的份额,凭借成熟的提纯技术和完整的产业链形成显著优势。 然而随着国际地缘政治变化,各国对稀土自主供应的需求日益迫切,莱纳斯的突破理论上为美欧日等国提供了新的采购选择,但其实际影响力仍需冷静评估。 我们从产能上看,其实两者之间差距悬殊,莱纳斯规划的年产量仅为1500吨,而中国同类产品的年产能高达1.5万至2万吨,前者尚不及后者的零头。 成本劣势明显,中国企业的稀土氧化物生产成本约为每千克4至7美元,而莱纳斯因环保争议和跨国运营等问题,成本飙升至10至15美元。 马来西亚工厂长期面临当地居民对放射性废料的抗议,部分工序被迫回迁澳大利亚,进一步推高了运营开支。 中国近期对稀土出口的管控也在持续加码,4月起,镝、铽等七种关键金属被列入管制清单,5月又强化全链条监管,要求进口方申报最终用途,并严厉打击走私。 这些措施直接抬高了国际买家获取中国稀土的难度,即便莱纳斯提供替代选项,短期内也难以填补需求缺口。 面对新竞争,中国稀土产业或需重新审视发展路径,资源终有耗尽之日,而技术升级与循环利用才是长久之计。 有网友科普,美国不是没有稀土,也不是没有能力提炼稀土,80年代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后来由于环保和成本宁愿进口了。 还有网友调侃,马来西亚提炼的稀土是低端产品只能用于普通产品,中国提炼稀土是高端产品,要不然美国急什么? 莱纳斯的出现与其说是威胁,不如视作倒逼行业升级的契机,这场稀土博弈远未结束,真正的较量将在产业链韧性、环保标准与技术创新中展开。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夏日生活打卡季#
要是中国取消对美国出口稀土的限制,美国就会满足吗?根本不会。稀土这东西,说白了就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