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9岁的女知青黄丽萍,隐瞒自己显赫的身份,心甘情愿的在北大荒劳动。1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5-23 10:25:15

1969年,19岁的女知青黄丽萍,隐瞒自己显赫的身份,心甘情愿的在北大荒劳动。10年后,她放弃回城的机会,安心在乡下生活。谁料,一封信的寄来,打破了她平淡的生活。 1969年冬天,宁波城里一群年轻人挤在办事处门口报名去北大荒。 那时候南方孩子没见过大雪,听说北大荒一年有半年飘雪花,都抢着要去开眼界。黄丽萍就是这群热血青年里最显眼的一个,两条麻花辫垂到腰际,白净的脸蛋像是能掐出水来。 谁也没想到这个文静姑娘的档案袋里,藏着个将军家庭的大秘密。 火车哐当三天三夜才到站,知青们下车就傻眼了,这哪是想象中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放眼望去尽是黄泥掺着草杆子糊的土坯房,窗户纸被北风刮得哗啦响。 村里会计拿着账本叹气,说家家户户都欠着生产队的钱,秋收分粮得拿工分抵债。几个女知青当场抹眼泪,黄丽萍却蹲下身子,抓起把黑土搓了搓——这土肥得能攥出油,她眼睛亮晶晶的。 头个月最难熬。北风像刀子似的往脸上割,姑娘们细皮嫩肉全裂了口子。 黄丽萍用蛤蜊油抹脸,把毛巾裹得只露俩眼睛。天不亮就跟着老把式学割豆子,镰刀柄磨得手心起泡,晚上拿针挑破接着干。村里大娘看不过眼要帮忙,她直摆手:"庄稼活就得练手上茧子。" 转过年开春,村里人发现这南方姑娘有双巧手。她穿件枣红毛衣下地,针脚细密得像机器织的。妇女主任领着七八个媳妇来学手艺,黄丽萍把自家毛线全贡献出来,手把手教她们打元宝针。 有个快嘴大婶边织边念叨:"小黄妹子这般能干,谁家娶了真是祖坟冒青烟。"臊得她耳朵尖通红,毛线针差点戳着手。 这话传到村西头陈家耳朵里,陈家大儿子在农机站开拖拉机,也是上海来的知青。小伙子浓眉大眼,干活舍得下力气,就是家里穷得叮当响。 黄丽萍头回相亲,看见对方补丁摞补丁的棉袄,倒觉得比城里那些油头粉面的强。两人坐在麦草垛上聊苏联小说,说到保尔·柯察金修铁路那段,眼睛都闪着光。 婚事办得简单,黄家姑娘自己扛着铺盖卷过门,连块上海牌手表都没要。婆婆过意不去,把压箱底的银镯子硬塞给她。 小两口住进新打的土坯房,黄泥墙还没干透,北风一吹直掉渣。夜里冻得睡不着,俩人就裹着棉被畅想:"等咱村通上电,家家户户都住砖瓦房。" 1978年上头下文件,允许知青返城安排工作。村里知青像过年似的收拾行李,黄丽萍却把通知单叠成纸船放河里漂走了。 丈夫蹲在门槛上抽旱烟:"你爹妈都在宁波,回去好歹能安排个正经工作。"她往灶膛添把柴火:"咱儿子都会满地跑了,这儿才是家。" 转年开春,两口子揣着攒了五年的粮票钱回宁波探亲。火车快到站时,黄丽萍才跟丈夫交底:"我爸在军区大院里住。" 看着媳妇轻车熟路走进戒备森严的军区大院,丈夫腿肚子直打颤——老丈人肩章上三颗将星晃得人眼晕。更让他吃惊的是,将军爹拍着女婿肩膀说:"你们在北大荒干得好,比坐办公室光荣。" 这趟探亲回来,村里人才知道黄家闺女的身世。妇女主任拍着大腿后怕:"当年让你住漏风屋子,真是委屈金凤凰了。" 黄丽萍笑着往晒场扛麦子:"啥金凤凰,扎根黑土地的才是好庄稼人。"她带着妇女们搞起柳编副业,用河滩柳条编的筐子卖到供销社,年底分红时家家都添了新棉袄。 九十年代村里通公路那天,黄丽萍已经当上奶奶。她抱着孙子看卡车运来红砖水泥,当年教人织毛衣的手,现在教年轻人用大棚种反季蔬菜。 有记者扛着摄像机来采访老知青,她躲镜头直往菜地里钻:"我就是个种地的,要拍去拍那些新盖的小二楼。" 2010年村里立知青纪念碑,黄丽萍的名字刻在头一排。儿子开车送老两口回宁波探亲,将军楼早就换了新住户。 站在车水马龙的街头,老太太突然说:"还是咱北大荒的月亮圆。"老伴会心一笑,两个白发老人慢慢走回车站,手里拎着给乡亲们带的南方菜种。 主要信源:(中国作家网——《《北京文学》2018年第10期|朱晓军 杨丽萍:留守知青,你在他乡还好吗(节选)》)

0 阅读:159

猜你喜欢

良奥谈娱乐圈

良奥谈娱乐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