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日本首相突然宣布:5月21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党首辩论中拍着胸脯立下

晴澍世界说 2025-05-23 17:58:30

万万没想到!日本首相突然宣布:5月21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党首辩论中拍着胸脯立下军令状,要求把5公斤装大米价格压到4000日元以内(约200元人民币)。

说白了,这根本不是什么突发奇想,而是石破茂被现实逼到墙角的无奈之举。

你想想,现在日本超市里一袋 5 公斤大米都卖到 4233 日元了,相当于 210 块人民币,比去年同期直接翻倍,创了历史新高。老百姓天天抱怨吃不起饭,连饭团、寿司这些日常食品都跟着涨价,政府要是再不出手,估计街头抗议都要闹起来了。

这事得从去年夏天说起,2024 年日本遭遇极端高温,水稻收成大减,再加上南海海槽地震预警引发的囤米潮,市场上的大米一下子就紧张起来。本来日本政府有 “大米储备 5 年制度”,仓库里存着 91 万吨大米,可农林水产省死活不愿意拿出来,非说投放储备米会扰乱市场流通。

结果拖到今年 2 月,眼看米价涨到天上去了,才慌慌张张抛售 21 万吨储备米。但这时候市场早就被投机商搅乱了,21 万吨米投进去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价格照样往上蹿。

石破茂上台前就知道这是个烫手山芋。他 2024 年 10 月第一次当首相,不到一个月就解散众议院重新选举,结果自民党议席大减,只能靠参议院勉强连任。现在内阁支持率跌到 26%,再不想办法稳住民心,估计位子都坐不稳了。

所以这次党首辩论,他直接把米价当成救命稻草,当众立下军令状,就是要给选民看:我能解决问题,跟着我有饭吃。

但问题是,日本的大米市场根本不是政府想压价就能压得住的。首先,农协这个庞然大物就挡在前面。日本农协掌控着全国 90% 以上的大米流通,从种植到销售全链条垄断,连政府储备米都得通过农协的渠道投放。

去年日本明明增产了 18 万吨大米,可农协收购量反而减少 23 万吨,这些 “消失的大米” 全被投机商囤起来炒高价了。你说政府想压价,农协愿意配合吗?

其次,日本的农业政策本来就是保护农民利益优先。从 1970 年代开始,日本为了防止米价下跌,一直推行 “减反政策”,也就是限制水稻种植面积,宁可让农田荒着也要维持高价。

虽然 2018 年废除了这个政策,但农协的影响力还在,政府每年还得给改种其他作物的农民发补助金,等于变相继续保护高价。现在石破茂突然要降价,农民第一个不答应 —— 你让我少赚钱,我就不投票给你,自民党还想不想在农村选区混了?

更麻烦的是,日本大米的高价是制度性的。日本对进口大米征收 280% 的关税,就算国际米价跌到谷底,外国大米也进不来。国内又被农协垄断,消费者根本没有议价权。

就像东京的超市,5 公斤大米税后都卖到 4500 到 5000 日元了,可农民实际拿到的钱还不到一半,中间全被农协、批发商、零售商层层扒皮。这种情况下,政府就算强行压价,最后也只能是农民和消费者两头不讨好。

石破茂不是不知道这些难处,但他没得选。现在日本核心通胀率已经涨到 3.5%,大米价格一年翻一番,老百姓怨声载道。要是再不管,别说首相位子不保,自民党可能连执政党地位都得丢。

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一边承诺压价,一边让农相江藤拓出来道歉 —— 就因为这哥们儿之前说 “大米多得能拿去卖”,被民众骂惨了,石破茂只能连续两天替他道歉,试图挽回点民心。

不过话说回来,石破茂这招能不能奏效还真不好说。历史上日本政府也试过压价,结果都被农协怼回去了。比如 2024 年 3 月投放储备米的时候,农协就要求不标注 “储备米” 字样,结果消费者花高价买的可能还是陈米,反而更生气。

这次石破茂要压到 4000 日元,相当于每公斤 40 元人民币,比现在市场价低 10%,但日本农民每公斤成本就得 35 元左右,再降价就真要赔本了。到时候农民集体抗议,政府又得两头灭火。

说白了,日本的米价问题根本不是简单的供需问题,而是整个农业体系的结构性矛盾。农协垄断、政策僵化、保护主义,这些东西盘根错节,早就把市场锁死了。石破茂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撼动这个利益集团。

他现在的承诺,更像是选举前的权宜之计 —— 先把选民安抚住,至于能不能兑现,那是连任之后的事了。但问题是,如果连这个承诺都兑现不了,他还有连任的机会吗?这才是日本政坛最讽刺的地方。

0 阅读:84

猜你喜欢

晴澍世界说

晴澍世界说

希望大家喜欢我的作品,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