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量产重稀土,中国“封锁”失败?美国专家直言,中国很聪明,买稀土需填写最终

煮酒君本人 2025-05-25 17:16:15

马来西亚量产重稀土,中国“封锁”失败?美国专家直言,中国很聪明,买稀土需填写最终用户,进一步封堵漏洞,美国可能也没想到,马来西亚量产重稀土后,中国稀土管控更严了……

最近马来西亚量产重稀土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觉得中国的稀土管控要“失效”了,美国终于能找到替代来源了。

但实际上,这事儿得掰开揉碎了看,中国的应对反而更聪明了,美国专家都忍不住感叹“中国这招棋走得妙”。

先说马来西亚的情况。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的工厂确实搞出了氧化镝、氧化铽这些重稀土产品,还号称是中国以外唯一能商业化生产的企业。

但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得拎清楚:第一,这家工厂的年产能只有1500吨,而中国2025年重稀土年产量预计超过3万吨,加上进口和回收量,总量更是庞大。也就是说,马来西亚的产能连中国的零头都不到,根本掀不起大浪。

莱纳斯的核心设备——离心萃取设备还得从中国进口,这就好比炒菜没锅铲,再怎么折腾也做不出像样的菜。

第三,他们目前只能生产氧化物,离真正高端的金属提纯、磁材应用还差着好几步呢。打个比方,这就像刚学会把矿石磨成粉,离造出精密零件还差十万八千里。

再看中国这边的反应。咱们早就料到西方国家会想办法绕过中国供应链,所以管控措施是一环套一环。

最关键的就是“一批一证”加“填写最终用户”的新规。以前出口稀土可能是“批发”,现在改成“零售”了,每一批货都得单独申请许可证,还得把最终用户是谁、用来干啥写得明明白白。

比如韩国两家变压器公司想把含有中国稀土的设备转卖给美国,马上就被警告了。

这就像给每一粒稀土都装上了“GPS”,不管绕多少圈,最终用到哪儿都能查得清清楚楚。以前有些“中间商”通过东南亚中转仓倒腾稀土,现在这条路被彻底堵死了。

还有更绝的招。中国把稀土萃取分离等18项关键技术列为禁止出口项目,这相当于把“菜谱”锁进保险箱,别人就算拿到原材料,也不知道怎么做出好菜。

美国唯一的稀土加工厂MP Materials,到现在还得把三分之二的原料运到中国加工,每吨成本比中国高30% - 40%,就这还得看中国脸色。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最近查获了一起25吨的稀土走私大案,伪装成医疗设备想运往美国,结果被海关逮了个正着。这就像在稀土运输线上设了层层关卡,想偷偷摸摸闯关比登天还难。

美国那边的情况就更尴尬了。五角大楼每年得用900吨稀土,其中87%靠进口,而重稀土97%来自中国。莱纳斯的工厂就算满负荷生产,理论上也只能满足美国军工60%的需求,而且纯度还达不到顶级标准。

F - 35战机每架要用400多公斤稀土,核潜艇更夸张,得4000多公斤,这些关键装备要是断了稀土供应,就跟人没了骨头一样。

美国不是没想过自己搞,可他们的重稀土分离技术比中国落后20年,建个加工厂还因为环保问题卡了壳。

说白了,中国的稀土管控不是简单的“封锁”,而是精准打击。你想绕过我?可以,但我让你绕得成本高、风险大、处处受限。

马来西亚的量产充其量是杯水车薪,反而倒逼中国把篱笆扎得更紧。现在每一笔稀土出口都得经过严格审查,最终用户要是涉及军工,基本别想拿到许可证。

这种“手术刀式”的管控,既保证了国内高科技产业的需求,又捏住了西方国家的命脉。美国专家说得没错,中国这招“以退为进”确实厉害,表面上允许出口,但通过规则设计把主动权牢牢攥在手里。

马来西亚的工厂与其说是威胁,不如说是试金石,让中国看清了哪些漏洞需要补,哪些环节需要加强。最终的结果是,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不但没削弱,反而更稳固了。

0 阅读:3
煮酒君本人

煮酒君本人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