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大冶市还地桥镇,一片115亩的土地上,计划建设一个制储加用一体化的绿氢产业基地。作为湖北光谷东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谷东国投”)在氢能领域的最新布局,这一项目已通过备案,计划于2025年10月开工。
4000多年炉火不息的矿冶之城,正用绿色氢能点燃经济转型的新火焰。
01 项目核心规划:打造绿色氢能基地
大冶市临空氢能源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4.35亿元,占地面积115亩,将建设成为集制氢、储氢、加氢及应用于一体的绿色氢能产业基地。
根据招标信息,该项目合同估算价3.5亿元,计划工期365天。项目位于湖北省大冶市还地桥镇,招标范围涵盖勘察、设计、施工等全过程服务。
光谷东国投作为项目承担单位,注册资本20亿元,经营范围涵盖投资活动、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等多个领域。该公司由湖北光谷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
在近日发布的“中国区县级国资平台公司高质量发展500优”榜单中,湖北光谷东控股集团排名全国第98位,跻身第一梯队。
02 大冶氢能布局:从“矿冶之都”到“清洁能源之都”
大冶市作为一座拥有4000多年采冶史的矿冶名城,也是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该市积极谋划能源转型,布局氢能产业链。
2023年,大冶市启动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总投资高达34.38亿元,是湖北省唯一且第一个入选国家发改委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工程项目。
该项目核心的姜桥制氢工厂一期已于2025年3月29日顺利投产。该制氢工厂采用“碱性+PEM电解槽”双技术路线,制氢能力每小时5400标方,年产绿氢1800吨,制氢纯度可达到99.999%的高纯氢。
2025年9月4日,光谷东国投启动了制氢工厂二期的施工招标,计划于2025年10月11日开工,将新建三座绿电制氢工厂,配套光伏电站总规模300MW。
大冶市在储氢技术方面也实现了创新突破。2024年12月12日,大冶深地储氢科研中试基地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国内岩洞储氢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
用山体作为巨大储气罐,经济又安全,这是我国岩洞大规模储氢技术的首次探索。
03 氢能应用场景:全产业链闭环初步形成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冶市氢能应用场景不断丰富。2025年4月,大冶市首批12辆氢能源公交车上路运营,标志着该市进入公交氢能源时代。
大冶东综合能源站作为湖北省首个“近零碳”绿色能源站,已实现加氢功能。该站集加氢、加油、充电和综合服务为一体,每年可提供750吨绿氢加注,是目前湖北省最大加注能力的加氢站。氢能公交的最大容量是18公斤,续航满负荷300公里。每台车每年可以减碳50到70吨。
大冶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在建设氢能创新科技园,为氢能产业发展装上“智慧大脑”。2024年,大冶湖高新区被纳入首批省级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
据预测,大冶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项目全面建成后,每年可产生约4亿度绿电、制备5000吨绿氢和40000吨氧气,日加氢能力达到7吨,每年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22.78万吨。
大冶市从“大兴炉冶”到“大兴氢能”的转型之路刚刚开始。随着临空氢能源产业基地项目的推进,以及在建的氢能创新科技园,大冶正在构建千亿级新型氢能产业生态。
氢能之火,正照亮着这座千年矿冶之城的绿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