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南京一位渔民将一块大磁铁扔进了秦淮河,希望能吸上点破铜烂铁,没承想当他用力拉磁铁时,却怎么也拉不上来,仿佛河下方有个庞然大物在与他拉扯一样,这位渔民顿时就慌了。 这年夏天,南京秦淮河畔发生了一件让周边渔民议论纷纷的怪事。 当时正值七月酷暑,河面上飘着几条小渔船,渔民们除了捕鱼作业,偶尔也会用磁铁打捞游客失落的金属物件补贴家用。 有位李姓渔民带着特制的大磁铁来到河面,却意外引发了一场持续整日的特殊打捞行动。 这天清晨,李姓渔民像往常一样撑着木船来到离岸较近的河段。 他特地从旧货市场淘来脸盆大小的强力磁铁,用麻绳捆扎结实后抛入水中。 可磁铁刚入水就出现异常,原本该垂直下落的磁铁突然横向移动,麻绳像被什么东西拽着往深水区滑去。 老李急忙收绳,却发现水下传来惊人的拉扯力,任凭他怎么使劲都纹丝不动。 岸边几位渔民注意到异常,划船围过来查看,众人商议后决定让水性最好的张姓渔民下潜探查。 老张憋着气顺着麻绳游了七八米深,在昏暗的河底摸到磁铁牢牢吸附着个布满青苔的金属物件。 这铁器体积比磨盘还大,表面布满凹凸纹路,边缘还带着几个碗口大的圆孔。 消息传开后,河岸聚集了二十多个看热闹的群众。 有经验的老渔民认出这可能是古代水利设施,建议用铁链固定后集体拖拽。 众人分头找来粗铁链和滑轮,七八个壮汉在岸边喊着号子拉拽两个多小时。 当锈迹斑斑的金属物终于浮出水面时,围观人群发出阵阵惊叹,这是件造型奇特的交叉型铁器,中央交叉处铸有莲花纹饰,两端延伸出弯曲的尖角。 闻讯赶来的文物爱好者用手机拍下照片传给专家,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初步判断这是明代水利工程构件,现场测量显示该铁器长2.38米,重达1.5吨,双股交叉处用生铁浇铸固定。 经记载,这种名为"飞来剪"的大型铁器是明朝修筑城墙时用来固定条石的工程器械,在水利工程中也用于镇锁堤坝。 文物保护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员到场,工作人员在铁器表面发现了"天启三年"的铭文,这与明嘉宗年号完全吻合。 考古专家解释,这类巨型铁器在长江流域现存不足十件,每件都是研究古代冶金和水利技术的重要实物。 考虑到铁器长期浸泡可能加速锈蚀,工作人员当天便用专业设备将其转运至中华门翁城保护。 事件后续发展引起当地媒体关注,民生版刊发了专题报道,电视台制作了十五分钟的纪录片。市文物局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这是秦淮河近二十年来发现的最大单体金属文物,对研究明代南京城建史具有重要价值。 如今这件被称为"秦淮镇水铁"的文物陈列在中华门景区,玻璃展柜旁的解说牌详细记载着它的发现经过。 事件过去数年后,仍有游客在参观时追问当年细节。 景区讲解员会指着铁器表面隐约可见的莲花纹解释,这种佛教元素常见于明代大型工程构件,既寄托着镇水安澜的祈愿,也体现着当时官民共治水患的社会风貌。 而铁器侧面那道深深的凹痕,经考证正是当年渔民磁铁留下的吸附印记,成为古今时空交错的特殊见证。 而这次意外发现还推动了河道文物普查工作,在随后三年间,考古人员在同河段又发现了明代镇水兽、清代闸门构件等七件文物。 这些发现为秦淮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实物佐证,也让人们重新认识到这条千年水道承载的历史记忆。 信息来源: 《中国文物报》2008年8月专题报道《秦淮河底惊现明代镇水神器》
2008年7月,南京一位渔民将一块大磁铁扔进了秦淮河,希望能吸上点破铜烂铁,没承
历史新潮观察
2025-05-26 11:00:54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