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逃往美国的“宁夏皇帝”马鸿逵,从四姨太手里接过酸奶。300斤的马鸿逵带着7吨黄金在美国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可坐吃山空的他最终下场实在是让人拍手叫好。 马鸿逵出身于宁夏著名的回族军阀家族,其父马麒是西北著名军阀“三马”之一,曾任青海督军,号称“青海王”,在青藏高原一带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和极高威望。 马麒治军严苛,信奉伊斯兰教,对回族百姓颇为关照,因此在当地享有较高声誉。马鸿逵从小便在父亲的军营中长大,耳濡目染,熟悉军事,也养成了强硬、独断的性格。 20世纪20年代,北洋政府分崩离析,各地军阀割据,马鸿逵凭借家族势力及其个人能力,先后在甘肃、宁夏一带任职,逐步积累兵权。 抗战期间,他以“抗日名将”的身份加入国民党军队,实际却多采取观望、保存实力的策略。 在蒋介石提拔之下,马鸿逵官至陆军上将,担任宁夏省主席,全面掌控当地政军大权,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方诸侯。 在宁夏,他效仿封建帝王,大肆修建行宫、府邸,自封“宁夏皇帝”。 他在银川修建豪华宅邸,宫女成群,车马喧腾,甚至在会议厅上方悬挂写有“乾坤再造”的匾额,自比明太祖。 他广建清真寺、笼络宗教领袖,也不惜用铁血手段镇压异己,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独立王国,民间流传“宁夏归马家,银川不姓蒋”的说法,可见其权势之盛。 抗战胜利后,马鸿逵积极配合蒋介石围剿共产党,但战事一败再败。 1949年,宁夏解放在即,马鸿逵弃军逃亡,先到台湾,后又辗转逃往美国。临行前,他将搜刮来的黄金、古董、名画等财富装满整整7艘货船,随他一同远赴大洋彼岸。 在美国,马鸿逵化名“马·赫尔”,购置别墅、仆役、牧场和私人飞机。他在好莱坞举办晚宴,邀请当红明星共舞;在拉斯维加斯夜夜豪赌,一晚输赢可达几十万美元。 他的生活仿佛重演了“黄金时代”的纸醉金迷。他花钱如流水,常常一掷千金,为讨四姨太一笑,甚至在自家庭院里修建了一座仿照西安兵马俑的“回民将军墓”。 但风光之下,是空虚和堕落。他身体肥胖至极,患上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多种慢性疾病。每日靠注射胰岛素和吃止痛药维持。 昔日的部下早已离散,而几个子女也早在美国新生活中各奔东西,对他这个“土皇帝”的虚妄自恋嗤之以鼻。 马鸿逵从未真正懂得节制,昔日带来的7吨黄金,在他极度奢靡的生活中,像风一样地消失了。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他的仆人越来越少,佣金拖欠,房屋抵押贷款未还,甚至四姨太也悄然离他而去,另寻新欢。 他开始频繁出现在华人超市,一身破旧唐装,推着老旧的购物车,讨价还价。他被传在唐人街被赶出来,因为赊账太多。 昔日的风光不再,马鸿逵只能搬进洛杉矶一间简陋的出租公寓,连医药费都要靠华人教会接济。 更令人感叹的是,他的黄金消失得无声无息。有传言说,他曾投资炒作股市失败,也有人说,他被几个美国金融顾问骗走大部分资产,但真相无从查证。 1970年,一个炎热的夏日,马鸿逵在出租屋中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死时无人照料,死状凄惨。遗体被警察发现时,已开始腐烂。 根据警方记录,他身边唯一的“遗产”是一只破皮箱,里面装着几张泛黄的照片,一本回忆录手稿,以及一条镶了玉的回族腰带。 由于无亲属认领,他被当地华人联合会草草火化,骨灰撒入大海,无碑无名。 马鸿逵的一生,是旧中国军阀贪婪、跋扈、自私的缩影。他在国内的种种劣迹,早已让百姓深恶痛绝;而在美国的奢靡生活,又让华人社区敬而远之。 他的儿子马敦静后来接受采访时,对父亲的作为避而不谈,甚至刻意改姓,只求摆脱这段羞耻的历史。
1956年,逃往美国的“宁夏皇帝”马鸿逵,从四姨太手里接过酸奶。300斤的马鸿逵
静赏秋月意韵绵
2025-05-26 12:38:57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