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大雨天,对严世蕃无比失望的严嵩,对着自己的儿子道出了他和嘉靖皇帝的真正关系:

冰希祖宗 2025-05-26 13:14:42

那个大雨天,对严世蕃无比失望的严嵩,对着自己的儿子道出了他和嘉靖皇帝的真正关系:“大明朝只有一个人可以呼风唤雨,那就是皇上。只有一个人可以遮风挡雨,那就是我。”

嘉靖皇帝无疑是一个聪明至极的人,甚至可以说是整部明史剧里最聪明的人,但是,可惜的是他不是一个好皇帝。作为一个自私贪婪的皇帝,几十年来,他不断地招风惹雨,让整个国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同时,他又是个十分顾惜自己名声的皇帝,而他的面子,都是靠严嵩给他撑起来的。严嵩,就是一把为他遮风挡雨的伞。

古往今来的帝王,无论是名声好的,还是名声不好的,都有那么几个背锅的人,他们有的是臣子,有的是宦官,有的是宠妃。皇帝做了错事,无论是当时的人,还是史官,往往倾向于把他们的大部分过错,都归罪于背锅的人身上,以全圣誉。

当然,也不是说这些背锅的人有多无辜,他们往往也是作了许多恶的,但是,他们的确实扛下了许多本应是皇帝的锅。严嵩之于嘉靖皇帝就是这样一个存在,嘉靖皇帝对裕王说:“没有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有时候也由不得他们。”严嵩就是这样一个身不由己的奸臣。

严嵩和徐阶其实很像,他们最大的不同就是,徐阶爱惜自己的名誉,以清流自居,而严嵩早已认命,甘心当一个称职的奸臣。嘉靖皇帝将奸臣与贤臣分别比作黄河与长江,认为无论是“黄河”还是“长江”,只要不泛滥,则皆可用,如果泛滥了就需要治理。

对嘉靖皇帝来说,徐阶是没有泛滥的“长江”,严嵩是没有泛滥的“黄河”(注意不要把严嵩等同于严党,严党就是一条泛滥了的“黄河”),所以,嘉靖皇帝“倒严而不倒严嵩”。如果有人问,为什么严党倒了,严嵩的儿子都死了,他还能寿终正寝,这就是原因。

可以说,如果没有海瑞最后的攻击的话,严嵩是十分完美地完成了为嘉靖皇帝挡风遮雨的使命的。

嘉靖皇帝为什么后来会成为众矢之的?因为,为他挡风遮雨的严嵩已经不再是众矢之的了,他这个终极大老板,终于也暴露在了暴风雨之中。

下面看看这把史诗级的雨伞是如何练成的:

最体察圣意:嘉靖皇帝虽然因为修道等原因十分薄情,但是,他对严嵩还是有感情的,这感情全是严嵩用血汗一点一点攒下来的。嘉靖皇帝贪婪无度,严嵩就去搜刮民脂民膏;嘉靖皇帝国库亏空,严嵩拼死继续搜刮民脂民膏;嘉靖皇帝需要人镇守边疆,严嵩祭出了胡汝贞;嘉靖皇帝虚荣心发作,严嵩谄媚之话张口就来;嘉靖皇帝需要人接话,他总是出头鸟。

为什么他在内阁的作用已经被徐阶代替,在严党的作用已经被严世蕃代替,他还是内阁首辅?因为,徐阶永远做不到如此体察圣意。

有识人之明:严党一派和裕王一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要知道,严党的实际领导人已经是严世蕃,那些用人不当的锅可不能算在严嵩头上。不提别的,仅仅一个胡汝贞,就可以体现出严嵩非一般的眼光。

嘉靖皇帝无疑用人方面最厉害,所有人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对每一个人都了如指掌。严嵩仅次于嘉靖皇帝,当然,也许是因为年纪大了,力不从心了,否则,两人可以打个平手。

严世蕃这个蠢儿子(其实严世蕃也是个厉害的角色,脾气那么差还能混得风生水起,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官二代),把严嵩这个老爹衬托得格外睿智。譬如,在对胡汝贞的态度上,两人高下立见。

胡汝贞对严党来说,可以算一个保护符(特别是在抗倭没成功之前)。但严世蕃这个傻蛋,先是不信任胡汝贞,跟人家撕破了脸,接着又逼他辞官,这行为简直是自毁长城。

但是,严嵩一直对胡汝贞很信任,也极尽笼络,牢牢地把这张牌握在手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老谋深算:面对外有徐阶、高珙、张居正这样厉害的对手(三位都是内阁首辅的料),内有严世蕃这样只知道瞎进攻的猪队友,八十高龄的严嵩愣是在这一场交战中取得了胜利,出台了“改稻为桑”的国策。

而且,他提出“改稻为桑”的国策完全是踩着张居中上的,顺便还离间了一下张居中和高珙、徐阶的革命友情。

严嵩:“当家无非是节流开源两途。比方说去年,哪一笔开支都是正当的,可非要用这么多吗?张居正刚才说得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实借着张居正的话,引出开源节流的话题,巴拉巴拉一大堆解释,听着全都很有道理,狐狸尾巴也藏得特别好。

所以,当嘉靖皇帝问张居正,严嵩说的是不是他的意思时,张居正回答“是这个意思,但阁老说得更透彻些”。张居正又是巴拉巴拉一大堆陈词,严嵩一直默默听,但看他谈到了海上通商,立即便接了话:“这个想法张居正和臣商议过。”然后,顺着这个话题谈到了丝绸贸易,进而提到了改稻为桑。

就这样,不着痕迹地提出了自己的真正意图,而且,表面上完全是顺着张居正的意思在走,让徐阶他们无力反驳,甚至让徐阶和高珙对张居正产生一丝误会。真正的老谋深算。

善于处事:在为人处世这一点上,严世蕃这个火爆脾气、飞扬跋扈的小阁老,又把他爹衬托到了天上。严嵩与徐阶可谓是水火不相容的两方大老板,但是,偏偏一个是首辅,一个是次辅。两个人在表面上却好得像是最贴心的队友。

徐阶自诩清流,在心里其实是厌恶严嵩的;但是,严嵩好多次都曾经直击对方的心。最给人印象深刻的当然是关于父子、师徒话题的谈话,徐阶确实短暂地被他打动过,不管徐阶如何防范他,最终还是亲口答应了他的请求(虽然没有兑现承诺)。但也足见严嵩的厉害。

严世蕃是高高在上的,对谁都不客气,若是没有他爹,估计好几次都要冒犯到嘉靖皇帝头上去。但是,严嵩却从不会看轻谁,对谁都很有礼,除了会对自己的儿子发火,甚少见他对别人不客气。

严嵩是最沉得住气的,平时状态可以用“笃定守静”来形容,足见其修养之深。

大有才学:严嵩和徐阶都是大学士,饱读诗书,八十岁也能和嘉靖皇帝对答如流,写得一手好清词。

这还得让严世蕃来衬托,不过在这里严世蕃是个正面的例子。严嵩在家里整理书籍,左右手都很不称心,还是得严世蕃亲自出马。找书、整书都自然娴熟,让严嵩这个父亲,对这个儿子露出了难得的慈爱目光。严嵩让他翻出《祭十二郎文》,严世蕃也能立即背出来。所以,严世蕃在才学上其实是很不错的,严嵩这个老爹自然更厉害。

这样一个人,可惜没有选择走正途,呜呼哀哉。

0 阅读:66

猜你喜欢

冰希祖宗

冰希祖宗

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