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39岁的郑成功猝死,临终前,他狠心杀妻灭子,连刚出生的幼孙也不放过,后人得知原因后竟拍手称快:“杀得好。” 郑成功对于妻儿的信任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信任,当时,妻儿生活在台湾,而郑成功因为工作上的事情一直留守在大陆。 得知自己有了第一个大孙子,郑成功真是喜不自胜。他对身边最信任的随从说:“多带些银两,我们出去给我的大孙子置办些礼物。” 就这样,在随从和家丁的簇拥下,郑成功一行人来到了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开始采买。 走进王小妹的珠宝店,没见过这么大阵仗的王小妹起先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被官家盯上了呢。 只见她扭着纤细的腰肢像水蛇一样地游到“大人”跟前,一声“大爷,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呀?”唤得几位大老爷们骨头都酥了。 得知几位是来采买的,王小妹那妩媚的笑声更是肆无忌惮地回响在左邻右舍的耳朵里,这笑声也挠得几位“大爷”心痒难耐。 王小妹不慌不忙地替郑成功一行人介绍了给孩子的礼物“长命锁是不能少的,这代表了您对孩子的祝福与期待……玉观音也是不能少的,保佑您的孙儿健康平安的……”! 不知不觉间,王小妹已装了满满的一筐玉石珠宝,在她这间小小的店铺里,几个大老爷们就这样像木桩子似的杵在那儿,眼神随着这“水蛇”游来飘去。 王小妹笑意盈盈地送几位“大哥”离开,并叮嘱大哥“以后再来啊~”,这当口,郑成功的随从小六子的行为简直叫人哭笑不得。只见他直勾勾地盯着王小妹,鼻血流了一脸。 郑成功见状,对着小六子摇摇头说:“六子,等我们置办完我大孙子的礼物,你跟着通讯兵一起回家一趟吧!”说罢,大家都哈哈大笑着离开了。 他们又来到张大嫂的裁缝铺,郑成功大人看着这琳琅满目的布料和那婀娜多姿的张大嫂,自己也不由得张大了嘴巴。毕竟像郑大人这样的人整天忙于国事,鲜少上街,常见的女人也就自己身边那几个整天穿着粗布衣服的丫头了。 在张大嫂的热情“帮忙”下,郑成功一行人又买了一些花花绿绿的、“带着吉祥色”的布料,他们又去了裁缝铺、玩具铺等各种各样为小孩子提供服务的店铺。 打道回府时,6个跟班的身上都已经满满当当的了。这么多贵重的、带着爷爷的祝福和爱送回去的礼物,想必小孙子和家人都一定乐坏了吧,郑成功这样想着,嘴角难得地向上扬起。 “你听说了吗,郑大人的孙子其实不是小郑大人和他夫人生的,而是跟他的奶妈生的”一个人悄悄地附在另一个人的耳朵上说道。 “可不是,这事都传开了,估计也就是郑大人不知道吧,知道了还了得,这种上不得台面的事岂是郑大人能忍的,到时候指不定出什么幺蛾子呢”,另一个人也放低了声音说。 郑成功就这样静静地听他们两个小厮在自己的屋前嚼自己家的舌根。 “虽说郑经平时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但奶妈可相当于是他的母亲啊,他再混蛋也定然做不出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郑成功在心里嘀咕着,忽然他又大声的对着门口的士兵咆哮道“没事在那嘀嘀咕咕什么呢,有话大声说出来啊,免你死罪!”门口顿时恢复死一般的平静。 踉踉跄跄的,郑成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驻地的,一回到驻地他就卧床不起了,他被郑经的事情气得七窍生烟。 生病的这些天,他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写封信给自己的妻子,问她郑经到底有没有跟奶妈生孩子? 问她为什么不好好教育郑经让他做出这样不知廉耻之事?他想说的话太多了,可是眼下他不知道该跟谁说,怨气郁结于心,他病得更严重了,随行的军医都束手无策。 这天早上,天还没亮透,他就差人找来了自己最信任的将军,他给他下了一道命令。将军听了连连磕头求饶,众人原以为是将军犯了什么大错。 直到海的那边传来郑成功命令杀妻灭子的消息,大家对将军的安危那颗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来了。可转念一想,那可是郑成功的家人啊,郑经再怎么坏,可是其他人是无辜的啊,郑成功的爵位该由谁来继承呢? 这件事过后又平静了一段时间,郑成功的病依然不见好,但军营里上上下下都发现了一件事,那天在营房里听令的将军好久没有出现了。他会不会根本没有回去呢?那郑成功的杀妻灭子的消息到底是怎么传来的呢?
清朝乾隆年间,窗外蛤蟆叫,皇帝乾隆问刘墉:“殿外何事喧哗?”刘墉一听,心想大家都
【5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