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93年,在菲律宾经商的陈振龙花重金买了一根红薯藤,冒死将它偷偷编进了回国

小说红楼 2025-05-26 15:04:32

公元1593年,在菲律宾经商的陈振龙花重金买了一根红薯藤,冒死将它偷偷编进了回国商船的缆绳里,这一举动触犯了菲律宾的国法,若被发现,会被处死。   故事的主人公陈振龙,出生于明朝嘉靖年间的福建长乐。   他自幼饱读诗书,年未二十便中了秀才,本应在科举之路上大展宏图,然而,命运却和他开了个玩笑。多次乡试不第后,陈振龙心灰意冷,面对家中的窘迫,他毅然决然地弃儒从商,踏上了未知的旅程。   彼时的明朝,虽然对海外贸易有所限制,但沿海地区的商业活动依旧活跃。陈振龙听闻吕宋(今菲律宾)商机无限,便跟随同乡的商船,带着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等精美货物,远渡重洋,开启了他的商业冒险。   有一天,陈振龙像往常一样在当地的市场闲逛。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中,一种他从未见过的食物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见那摊位上摆放着一个个红皮的块状物,形状各异,周围围满了前来购买的当地人。   陈振龙好奇地走上前去,用不太流利的当地语言向摊主询问。摊主热情地介绍道:“这是番薯,我们当地人的主要食物,生熟都能吃,味道香甜得很!”   陈振龙了解到,这种番薯不仅味道好,而且产量极高,极易种植,即使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茁壮成长。   更让他震惊的是,番薯竟是从遥远的美洲传来,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吕宋,因其产量高、适应性强,被当地视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种植方法和种子严禁外传。   陈振龙的脑海中瞬间闪过家乡那贫瘠的土地和因饥荒而挨饿的百姓。   然而,陈振龙清楚,想要将番薯带出吕宋,谈何容易。西班牙殖民政府对番薯的管控极其严格,任何企图私自带出境的人,一旦被发现,都将面临严厉的惩罚,甚至是死刑。   但陈振龙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决心为了家乡的百姓,冒一次险。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先从学习种植番薯入手。他四处打听,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当地农民,用自己带来的珍贵瓷器、茶叶等物品,换取农民对他的种植指导。陈振龙学得十分认真,从选种、育苗到栽培,每一个环节都牢记于心。   在学习种植的过程中,陈振龙发现,番薯是通过藤蔓扦插繁殖的。这一发现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他心想:既然不能带番薯出境,那带几根藤蔓回去,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于是,他开始谋划如何将番薯藤偷运出去。   第一次,陈振龙把几根番薯藤小心翼翼地藏在箱子底部,用衣物等物品掩盖好,试图蒙混过关。然而,在海关检查时,西班牙士兵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一番搜查后,番薯藤被发现了。   陈振龙被带到一旁,士兵们对他严加审问,好在陈振龙早有准备,一口咬定自己并不知道这是违禁物品,只是觉得新奇,想带回去研究。西班牙士兵虽然半信半疑,但也没有确凿证据证明陈振龙是故意走私,最终只是没收了番薯藤,并对他进行了警告。   陈振龙并没有因为这次失败而气馁,他回到住处,重新思考对策。这一次,他把番薯藤藏在了一个装满蔬菜的篮子里,心想,这么多蔬菜,士兵们应该不会仔细检查。   可是,他低估了西班牙士兵的严谨。当他再次来到海关时,士兵们仔细地检查了每一个篮子,番薯藤又一次被发现了。   这一次,陈振龙遭到了一顿毒打,被打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西班牙士兵恶狠狠地警告他:“这是最后一次警告,再有下次,直接处死!”   两次失败,让陈振龙意识到,想要成功带出番薯藤,必须想出一个万无一失的办法。   陈振龙花费重金,从当地人手中购买了大量的番薯藤。然后,他买通了船上的水手,让他找来一条粗壮的麻绳,将麻绳拆开,把番薯藤一根一根地编进麻绳里,再把麻绳重新编织好。   为了以防万一,他还将番薯藤用泥巴和燃料涂成和麻绳一样的颜色,远远看去,根本分辨不出其中的奥秘。   当船行驶到一半时,西班牙巡逻船突然出现,对商船进行检查。陈振龙紧张得手心出汗,心脏砰砰直跳。好在士兵们并没有发现异样。   经过七天七夜的漫长航行,商船终于抵达了福建。   回到家乡后,陈振龙顾不上旅途的疲惫,立刻和儿子陈经纶在自家的田地里开始试种番薯。然而,由于福建的水土和气候与吕宋有所不同,刚开始,番薯的生长并不理想,叶子发黄,藤蔓也长得缓慢。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终于找到了适合福建环境的种植方法,红薯丰产。   此时,恰逢福建遭遇大旱,五谷歉收,百姓们生活陷入了困境。陈振龙深知,这是推广番薯的绝佳时机。   他让儿子陈经纶向福建巡抚金学曾呈报了一份《献薯藤种法禀帖》,详细描述了带回薯种的经过,并说明了番薯的诸多好处,建议尝试种植番薯以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金学曾对陈振龙冒险带种回来的行为表示了高度赞赏,他亲自来到陈振龙家中,查看了种植的番薯,并品尝了生熟番薯,赞不绝口。   随后,金学曾下令在福建各地推广种植番薯,并派人深入乡村,手把手教授农民种植技术。在官府的大力支持下,番薯在福建迅速推广开来。短短几年间,番薯便成为了当地百姓的主要粮食之一。   每到灾荒之年,番薯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这句古籍中的记载,正是对番薯功绩的最好见证。    

0 阅读:205

评论列表

MACCLKK发财

MACCLKK发财

2
2025-05-28 08:26

土豆,最好,苦寒地带,全世界99%的地方可以种

用户10xxx49

用户10xxx49

1
2025-05-28 20:21

这样的英雄人物——陈振龙,应该大加宣传,值得永远铭记!

小说红楼

小说红楼

喜欢红楼梦,愿意和你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