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耿飚偶然发现中国援阿尔巴尼亚的许多化肥被扔放在田间地头,任凭日晒雨淋浪费,更震惊的是,他们明明没有棉花却让中国援建纺织厂,从中国进口棉花加工成布匹再返销中国牟利,军事上,阿方提出的项目数量也远超其国防需求。这是在干啥? 耿飚人如其名,性格耿直、飒爽,是第一个敢说阿尔巴尼亚“坏话”的人。 1969年5月,耿飚接到了一个任务,他要去阿尔巴尼亚做几天大使。 从1954年起,中国便开始援助阿尔巴尼亚,这个被誉为“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的国家。 中国认为它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一直施以援手,即使自己都资源紧张,还尽量满足对方的需求。 所以同年5月16日,耿飚一到达阿尔巴尼亚就受到该国领导人的热情款待,听到的全是对中国的赞扬。 但再深入一聊,耿飚察觉出隐藏在其中的虚伪。 对方似乎没有真心去了解过中国,对一些错误思想也满口夸赞和推崇,令耿飚心中生出不快。 等实地考察一番后,耿飚更是完全转变了对阿尔巴尼亚的印象。 曾经阿尔巴尼亚说要化肥,中国便援建了化肥厂,一年可产20吨化肥,他们国土不大,这些化肥完全能满足需求。 如果他们充分利用化肥,提高了作物产量,中国会为此感到高兴,耿飚去田里看过后,却满腔怒火。 他看到化肥堆积在田地,没有任何遮盖,任由日晒雨淋,导致中国农民视若宝贝的化肥白白浪费。 耿飚很是痛心,既为他们的不知珍惜,也为中国农民们。 而之后所见的一幕幕,使耿飚坚定了说“坏话”的想法。 阿尔巴尼亚的农业社个个配了电视机,中国援助的;他们玩的扑克牌,中国给买的;领导人抽的香烟,还是中国的。 只除了住的房子,好像处处都是中国援助的东西,但这些都是必须的吗? 那时黑白电视机在中国还是稀罕物,很多物资也是从别国进口,自己人用都不够。 例如白糖,中国从古巴购入,还实现不了人人都吃上糖水,阿尔巴尼亚却心安理得地按照自己的人口数量,要求中国提供白糖给他们。 最令人反感的是,他们不种棉花,要求中国为他们进口棉花,等织成布,裁成衣,反过头来卖回中国赚取利润。 这简直是空手套白狼,将中国当成了冤大头。 耿飚意识到,中国对他们的援助是一种浪费。 那些年来,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军事援助投入了近90亿人民币,换来的只有他们的索取无度,和肆意挥霍。 反观中国,有那么多吃不饱,穿不暖的贫民,凭什么要将资源送给别人挥霍。 时任阿尔巴尼亚总理的谢胡还对耿飚说:“我们不向你们要,向谁要呢?” 耿飚气得直想拍桌子,抛开一切顾虑,大胆向中央说了阿尔巴尼亚的“坏话”。 正是他这一封说真话的报告,令中国改变了援助策略,不再白白将资源送出去浪费。 耿飚也被毛主席称赞:“耿飚敢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是个好大使。” (信息来源——红色文化网)
1969年,耿飚偶然发现中国援阿尔巴尼亚的许多化肥被扔放在田间地头,任凭日晒雨淋
初六睡不醒社会
2025-05-26 15:35: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