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时录了视频,怕他讹我,没想到他真讹我!”2025年2月27日山东临沂,男子看到一位老人摔倒,便先拍视频,再去将老人扶起,以免被讹。结果老人起来后,问道:“你叫什么?住哪里?父亲是谁?”
最后,老人家属来了,没说送老人去就医,而是直接要求男子索赔。男子拿出视频澄清,对方却不认可,坚称是男子将他们的父亲撞倒的。
要说这小伙子也算机灵,先把现场情况录得清清楚楚。
老大爷被扶起来时候还迷糊着,说话都说不利索,直说家就在前面村子里。
小伙子跑前跑后帮着找家属,哪知道家属来了不先看老人伤情,反倒围住小伙子要讨说法。
家属硬说是小伙子撞的人,非要他带着去医院还要赔钱。小伙子赶紧把拍的视频亮出来,可家属压根不认账,还动手撕扯衣服。
最后还是警察来了调取行车记录仪,这才还了小伙子清白。
这事儿闹得街坊四邻都摇头,现在社会风气变得快,以前见着老人摔倒大伙儿抢着扶,如今倒好,扶个人得先想着怎么自证清白。
倒不是说人心变坏了,实在是这些年碰瓷的事儿闹得人心惶惶。普通老百姓过日子不容易,真要摊上个讹人的,半辈子积蓄都能赔进去。
最让人心寒的是那些专门讹人的。
有些家属压根不管老人怎么摔的,逮着机会就想捞一笔。这回事件里家属的表现就透着蹊跷——不急着送医问诊,倒先想着索赔。
这种歪心思真要不得,寒了热心人的心不说,还败坏了社会风气。
其实这些年政府没少下功夫整治,公安部门专门出台文件打击碰瓷诈骗,法院系统也公示过典型案例。
去年济南就有个案子,老人自己摔倒反诬帮忙的快递小哥,最后法院判老人家属赔礼道歉还罚了款。可再严厉的处罚也架不住有人抱着侥幸心理,总觉得能讹一个算一个。
说到底这事儿是社会信任危机,以前街坊邻居都知根知底,现在城市里陌生人社会,做好事反而要提防着。
有热心市民建议公共场所多装监控,既保护受助者也能保护施救者。还有法律专家支招,说可以推广现场视频取证,既能及时救人又能保留证据。
不过话说回来,人心都是肉长的。
这次事件里小伙子虽然受了委屈,但警察同志给主持了公道。
事后街坊们都说,下回遇见这事儿该帮还得帮,但千万记得留个心眼。毕竟世上还是好人多,不能因为几颗老鼠屎就坏了整锅汤。
这事儿给大伙儿提了个醒:做好事要讲究方法。像小伙子这样先录像再帮忙,既保全了善心又保护了自己。政府也该加大普法力度,让老百姓知道法律是给好人撑腰的。媒体更要多报道正能量的案例,别让几件糟心事寒了大家的热心肠。
咱们不能因噎废食,见着需要帮助的该伸手还得伸手。
但也要学聪明点儿,该留证据就留证据。只有法律保障和公民自觉双管齐下,才能让"扶不扶"不再成为难题。就像这回的小伙子,虽然受了点惊吓,但终究还是证明了好人有好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