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7月,邓颖超因病离世。谁知,邓颖超留下的最后一句话竟是“李鹏”二字,这背后的故事让人动容..... “邓妈妈,你快看看,谁来了,李鹏来看你来了。” 赵炜刚从传达室接到李鹏等人要来,早早就在门口接待,李鹏是邓颖超收养的烈士之子,也是邓颖超很关心的人。 看着邓颖超躺在病床上,李鹏等人都有些担心,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到来有没有打扰邓妈妈,邓颖超已经虚弱的睁不开眼,甚至连话都听不太清,赵炜轻轻贴近邓颖超的耳朵,给邓颖超报告了这个好消息。 李鹏工作忙碌,可还是抽出来时间看望邓颖超,可谁能想到这竟成为了他最后一次看到自己的邓妈妈。 邓颖超虽然五官的感觉已经非常模糊,可听到李鹏这个名字还是很高兴,他脑子还很清醒,嘴角奋力的蹦出来两个字:李鹏。可纵使赵炜排在邓颖超旁边许久,也没有听清楚邓颖超后来说了些什么,李鹏究竟是什么身份,为何会让邓颖超如此激动? 李鹏早些年生活过的很苦,或者说革命志士的孩子生活都过得比较苦,当时在上海我党还设立了一个幼儿园,用养育那些父母出门做革命,长期不在身边的哈句子,毛岸英在母亲牺牲后就被幼儿园保护了起来。 但李鹏显然没有这样的好运,出生半年都还没有自己的名字,也是因为李鹏父亲工作泰国忙碌,风餐露宿,抽不出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但李硕勋父亲对这样的生活都没有什么愿意按,他们对这样颠沛流离的生活早已经习惯,只是苦了孩子跟他们一起吃苦。 李硕勋是周总理的亲密同志,无论是在北伐时期还是在南昌起义时期,李硕勋都是其中重要的人物,不知道参与过多少重要的任务,数次从敌人的包围圈中离开,几乎没有一刻时间停歇,这样优秀的人,倘若能活到建国后,一定能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帮助。 李鹏啼哭的时候,李硕勋正在浙江上海、湖北等地执行任务,对他这个风餐露宿的爸爸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经常见不了多少面,熟悉的是,母亲会给他说明爸爸的种种事迹。 可革命工作总是会遇到一些挫折,李硕勋并未想到有人预料到他的到来,当时李硕勋刚接手重要工作,准备到广东工作,广东的形势很严峻,福建、两广、云南等地都是革命很难开展的区域。 李硕勋刚到旅馆休息, 还没开始进行下一步的指示,一伙人就冲了进来,李硕勋虽然只有28岁,可对被捕并没有什么害怕心里,他在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早已经经历了血的淬炼,革命意志一等一的强大,敌人从李硕勋获取不了任何情报,丧心病狂的敌人将李硕勋残忍杀害。 李鹏刚刚对外界有了明显的认识就失去了父亲,赵君陶并未因为丈夫的牺牲退出革命工作,而是带着孩子颠沛流离,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完成党的工作。 李鹏少年老成,早早明白母亲的艰辛,在学习方面更加努力,不让母亲担心,直到10年后,当时国共两党合作,李鹏第一次见到了父亲的战友,周总理。 1940年,李鹏在重庆见到了周总理,周总理很善谈,一见到李鹏就热情的照顾他,关心他的身体,关心他的学业,对他多加鼓励,因为革命战线的变化,李鹏来到了延安学习,两年后周总理会延安,这也是李鹏跟邓颖超等人接触最为频繁的时候。 等到建国后,大家的工作都很忙,尤其是李鹏作为电力系统的人更是需要在各种荒山野岭工作,但每次到北京,李鹏都会到周总理家看望周总理夫妇,周总理比较忙,李鹏跟邓妈妈见的面更多。 这也是为什么邓颖超印象深刻,一方面是对老朋友之子的欣慰,另一方面也是对李鹏成才的高兴。 信息来源:李鹏新书:我是周总理养子?这不正确——澎湃新闻
建国初,甚至有部分将帅手握几十万兵力,为何没一人敢拥兵自重?“老彭,你看这中
【4评论】【7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