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28岁女飞行员,被派往西北执行绝密任务,谁料,上飞机前,被人一把拉到

幽梦入怀情亦真 2025-05-27 20:35:23

1964年,28岁女飞行员,被派往西北执行绝密任务,谁料,上飞机前,被人一把拉到照相机前。看到她灿烂的微笑,旁人直言:“准备去牺牲,那是遗照!” 张连芳闻言一愣,但随即脸上就露出微笑,既然有死亡的概率,那就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给展露出来,哪怕是死,也要把这份记忆留下来。 “张连芳做好准备进入辐射区,不惜一切代价,”不惜一切代价,这是张连芳的听到的话。 这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年代,任何一个女人都能像男人一样,开坦克、开汽车,研发核武器、飞上蓝天,张连芳是幸运的,国家组建空军,她幸运的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从东北来到江苏,张连芳还有些不适应,环境的差异跟语言的差异让她无所适从,但每一个飞行员都有惊人的适应力,从最开始的模拟飞行,就是拿着模型在地面上行走,这也是当时中国的无奈,几亿人,人才倒是足够多了,但是飞机不怎么够用,不知道多少人是从这一步开始训练,然后在根据地面上学到的飞行知识入机测试。 换句话说,就是你已经在游戏里体验过开飞机了,现在开始在飞机上操作,张连芳把这些熟记于心,正式成为独当一面的飞行员。 张连芳不是个善谈的人,空军任务重,她们的飞机编队也很忙碌,时不时的就有人突然消失,然后隔几个月就突然回来,没有人会准问她们干了什么,别人也不会把任务说出来。 1964年,张连芳突然从空军基地消失,等到她再出现的时候距离基地有数千里远。 马兰基地,没有来过这里的人绝对不知道,在这么一个风沙遍地的地方竟然会有这么一个秘密研究基地,养着一大群脱离生产的科学家,只为了让国防第一把弯刀利刃出鞘。 张连芳等人来的太早了,她的任务还未真正开始,她们还需要在这里待一段时间,适应沙漠的环境,也适应如何使用那些精密的检测仪器,但张连芳等人并没有感觉到不适应,应对极端天气本就是她们在军校的训练科目之一,马兰基地的情况也跟军营差不多。 这个计划尤为保密,为了安全的保障,大部分组装部件都需要用飞机来运输,飞机成为了货车,飞行员成为了司机,张连芳等人本以为自己执行的任务会很快结束,谁能想到,光是在马兰基地适应环境,她们就待了10个月。 张连芳不得不承认,相比空军的伙食,这里的伙食实在是太差了,空军飞行员的餐补比这里好上数倍,各种营养物质应有尽有,无论是肉食还是水果,都优先供应空军,但马兰基地不一样,在这里,想要吃上一把新鲜的蔬菜都是难事,更别提那些牛奶苹果,晚上睡觉的时候,厕所都能被刮到天上,房顶都能被吹没,一晚上下来,飞机上到处都是风沙。 知道了这些,她们对大西北的工作人员、科学家更加佩服,只有亲身体验到老一辈科学家的研发环境,才能明白当时我国到底有多么艰难,是在怎样的压力之下完成了对中国国防的建设。 10个月后,张连芳等人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所有人都不敢懈怠,她们不清楚核辐射是否会对飞机造成干扰,但她们知道哪怕是死也要完成飞机采样的计划。 摄影师给她们拍下了最后一张照片,这也是她们跟马兰基地唯一的关联,穿越蘑菇云的计划很顺利,没有人出现意外情况,核辐射的后遗症并未显现,但她们没有更多时间进行检查,她们要返回部队了。 十个月的时间,部队的人和物都没有发生变化,没有人试图打探张连芳等人的下落,仿佛她们这大半年并未消失,她们将会保护这个秘密直到死去,直到受到上级的命令,才会把事情的真相吐露出来。 信息来源:齐鲁壹点——封底故事|原子弹爆炸后,她驾机两次冲向蘑菇云

0 阅读:2
幽梦入怀情亦真

幽梦入怀情亦真

幽梦入怀情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