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三野副司令粟裕进京公干,偶遇情报部部长李克农。李部长跑着上前,问:“粟裕同志,你别瞒我了,我儿子是不是牺牲在前线了?” 1950年春天,粟裕作为三野副司令员,进京向中央汇报军事工作。那会儿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他忙着筹划军队下一步建设。李克农呢,当时是中央调查部部长,情报工作的老手,操心着国家安全的大事。俩人都是革命打出来的硬骨头,平时碰面也不少,可这次偶遇却不太寻常。 李克农拦住粟裕,直奔主题,问儿子李伦的安危。那时候舟山群岛战役刚打完,李伦在那儿当炮兵指挥员,消息却传不回来。战争年代,通信靠电报、靠人捎信,前线打得凶,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咋样。李克农这当爹的,心里跟猫抓似的,听说粟裕从前线回来,哪还顾得上啥部长架子,跑着就问上了。 粟裕愣了一下,赶紧宽慰老战友,说李伦在舟山干得不错,就是通信不便,消息没及时送到。他还拍胸脯保证,回头就帮着核实情况。这话让李克农松了口气,毕竟粟裕是带兵打仗的,话靠谱。那一刻,俩人不是什么大将部长,就是普通的战友和父亲,惦记着前线的亲人。 说起这仨人,背景都不简单。粟裕,湖南会同人,1907年生的,1927年加入共产党,南昌起义、长征都跟着跑了一圈。解放战争里,他带兵打孟良崮、淮海战役,那脑子转得快,仗打得硬。新中国成立后,他干过总参谋长,1955年拿了大将军衔,后来还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1984年去世,77岁。 李克农,安徽巢县人,1899年出生,1926年入党,情报战线上的大牛。他干过不少隐秘活儿,护着党的安全,功劳簿上记了一堆。新中国成立后,他管情报部,1955年拿了上将军衔,1962年病逝,63岁。这老兄一辈子低调,但干的事儿可不小。 李伦呢,1927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受爹影响,1944年就投身革命,1945年入党。解放战争里,他从通讯员干起,后来当上炮兵指挥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都上了阵。1949年南下打上海、舟山,1950年又去了朝鲜战场,抗美援朝指挥炮兵作战。后来他在军队后勤混得风生水起,1988年升了中将,当过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2019年去世,91岁。 舟山群岛战役是解放战争的收尾仗,1950年5月打完,大陆算是彻底解放了。李伦在那儿指挥炮火,支援部队登陆,立了功。可海岛上条件差,打仗又乱,消息断了也正常。李克农两口子在家等啊等,等不到信儿,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这次偶遇后,粟裕果然说到做到,派人核实了李伦的情况,捎信回来,李克农两口子才算踏实。 这事儿看着不大,却挺能说明问题。那年代,仗刚打完,谁家没个前线的亲人?通信不发达,等消息就跟等判卷似的,急也没辙。粟裕和李克农这俩大人物,也逃不过这份揪心。他们仨,粟裕管军事,李克农抓情报,李伦在前线冲锋,都是新中国站起来的脊梁。 1950年后,粟裕继续干总参谋长,忙着军队建设,后来身体不行,70年代退了,1984年走人。李克农还是情报部的主心骨,忙活到1962年病逝。李伦呢,从朝鲜回来后,转到后勤口,干得有声有色,1988年升中将,2019年才去世。这一家子,加上粟裕,都是新中国头几年的顶梁柱。 这偶遇的事儿,不光是李克农问了一句,粟裕答了一句那么简单。它背后是战争的苦,是亲人的盼,是战友的义。那时候的人,肩上扛着国,心里装着家,硬是把新中国撑起来了。今天咱通信方便,手机一响啥都知道,可想想那会儿,真是不容易。
建国前夕,粟裕爱将阮英平被三个农民杀害,粟裕:“掘地三尺也要给我找出来凶手!”这
【5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