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8年朱元璋驾崩,留下了一道遗旨:赐死所有嫔妃,入皇陵殉葬。于是,46名嫔妃被侍卫勒死或者直接活着装进了棺材里,最后却唯独放过了一个嫔妃。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很高的一位皇帝,他从放牛娃成长为一代帝王,其过程之跌宕坎坷,精彩程度几乎无人能及。去除了天时地利之外,朱元璋自身的能力不可小觑。
这一路的厮杀,让朱元璋饱尝了背叛的滋味,更加重了多疑的性格。当上了皇帝之后,他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
天下得来的太不容易,朱元璋居安思危,天天担忧有人会篡位,陷入了极大的焦虑之中。尤其是太子朱标的过早离世,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也许是精神太过于紧张,一旦有点风吹草动,朱元璋就杀之而后快,以免留下后患。因此,很多当年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功臣,都落得了凄惨的下场。
朝政上的尔虞我诈,朱元璋早已了熟于心,也会在某些时刻感到厌倦至极,这时候和发妻马皇后谈谈心,就成为了他最大的情绪疏解方式。
可惜,自从1382年马皇后走了之后,朱元璋就时常感叹“无人懂朕”,尽管周围妃嫔成群,却没有人能真正走进他的心里。
朱元璋积劳成疾,身体一年比一年差,经常郁郁寡欢。68岁那年,宠妃张玄妙为其诞下公主。老来得女,朱元璋难得脸上又出现了笑容,看着可爱的婴孩,他亲自赐名为“宝庆”。
宝庆公主乖巧伶俐,朱元璋一改平日的严肃面孔,陪伴小公主玩耍,父子俩的欢笑声不绝于耳。
母凭子贵,妃子张玄妙也因此更加受到了朱元璋的宠爱,两人的感情和其他人比起来,要变得深厚许多。
快乐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生了顽疾的朱元璋力不从心的日子,比以往更多了几倍,病痛折磨着他的身体,也在逐渐摧残着他的意志。
到了1398年,朱元璋感到自己时日不多了,便开始安排身后之事。皇位已经安排好了,由朱标的次子朱允炆来继承。
朱元璋顾虑到他年纪小,叫了心腹来辅佐朝政。另外,他还写下了一道遗诏,自己死后,赐死所有的妃嫔,要她们和他一起葬到皇陵里面去。
此时的妃子们还不知道厄运的降临,她们被帝王看上是一生的幸运,却不知道朱元璋却要求她们陪葬。
时间一天天过去,朱元璋奄奄一息,宝庆公主最后一次见到他,他的眼睛都已经睁不开了,小女孩以为父亲睡着了,静悄悄地想要离开。
周围人看到了这一幕,都不自觉留下了眼泪,可怜宝庆公主再也见不到朱元璋了。
朱元璋驾崩的消息马上就传遍了整个皇宫,随后大江南北都蒙上了一层阴影,举国哀痛。
遗诏一一发布,圣命难违,妃嫔们听说要陪葬朱元璋,大部分人还是很惧怕死亡的,况且她们中有些只被皇帝临幸了一次就被冷落了,有的甚至被打入了冷宫多年。
如今,还未到正常的年老色衰的时候,就要被强制死亡,心里有千般恨意交织。
这些不愿意去陪葬的妃子们,凭借着本能想要逃跑,可刀戈相见,就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自进宫那天开始,她们就已经失去了自由,被圈养的金丝雀只有被摆布的命运。
她们激烈反抗,被侍卫狠狠勒死,不服从的一些人甚至被活着放进了棺材,窒息而死。
少部分的妃嫔对待朱元璋是真心实意的,她们不标榜自己是王的女人,心甘情愿追随丈夫而去。她们主动领了白绫,自缢在了寝宫之上。
46位妃嫔全部被赐死,唯一逃脱陪葬的就是宝庆公主的生母张玄妙。生前,朱元璋曾说过,他不想看到宝庆公主在失去了父亲的情况下,又失去了母亲,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可见他对公主的看重。
可张玄妙对朱元璋一片痴情,在得知自己被格外开恩不用被赐死时,她没有感到多大的解脱,反而充满了痛苦的情绪。后来,思念过度的张玄妙病倒了,选择了追随朱元璋而去。
宝庆公主年幼,被朱允炆收养,之后又被交给了徐皇后抚养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