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慈禧太后正躺在床上休息,12岁的同治皇帝突然闯了进去,指着床上的男人大喊:“把他拖出去,斩首!”
原来,慈禧此时正在卧榻上,闭目养神。
而在一旁的一个太监名叫安德海,一边唱着小曲,一边轻柔地给慈禧捏脚。
这让12岁的同治帝大为惊讶,要知道,太监虽然被净身了,但却还算半个男人。
这样的举动,让还是孩子的同治帝极为不适,于是他大声呵斥,要将安德海拖出去杀掉。
安德海见此情形,连忙给慈禧磕头说,“饶命!奴才该死!”
慈禧听到了声音之后,在安德海的协助下,慢慢悠悠地扶起身子,她看着自己的儿子不仅没有同意他的旨意,反而将其一顿训斥。
同治帝敢怒不敢言,把账记在了安德海的账上,随之便默默地离开了。
同治帝离开之后,安德海长舒了一口气。
他竟以为,同治帝只是一个毛小孩,只要自己伺候好慈禧,自己就可以在宫中为所欲为。
据说,恭亲王福晋的远房侄子阿布喀匆匆上殿,与安德海擦肩而过,都不忘了道一声,“安公公好!”。
然而,后来安德海却把阿布喀给害了。
因为慈禧太后喜欢听戏。而安德海又有一副好嗓子,所以很得慈禧太后的青睐,成为了其身边最受宠的太监之一。
因此,恭亲王和福晋也拿他没办法。
同治八年(1869年),同治皇帝大婚在即,安德海想借助这一个机会出宫走走。
于是,他趁机在慈禧太后面前秘密请奏,想亲自前往江南督促制造龙衣。
慈禧太后虽然很宠爱这个太监,但无奈祖制有规定,内廷太监不得出宫。
安德海知道慈禧太后向来喜欢打扮,于是他就对慈禧太后说,“江南织造,向来进贡的衣服都不合适,现在皇上将要大婚,这龙衣总要讲究一点,不能由它随便了事。
而且太后您常用的衣服也多是不合适的,所以奴才想亲自去督办,这样一来,太后您也风光不是?”
这话一出,就到了慈禧太后的心坎里去了,于是她就放安德海出京了。
不过,慈禧太后也告诉他路上不要招摇。
可是,安德海一出了京城,就把慈禧太后的告诫抛到了脑后。
一路上,他坐着大船,插着“奉旨钦差采办龙袍”的大旗招摇过市,而沿途的官员们也争相逢迎,前去巴结,百般讨好。
一天,安德海来到了山东德州境内。
山东省府丁宝桢是当时有名的清官,他早就看不惯安德海的做派。他也得到消息,知道这是个除掉安德海的好机会。
但丁宝桢知道自己的身份和资历都不够,于是就派人将安德海在路上的所作所为细细地写了一封信,连夜派人进京,送到了恭亲王奕䜣的府上。
此前,恭亲王奕䜣因为安德海有着慈禧太后做依靠干预朝政,早就有了除掉他的心思。
恭亲王奕䜣一接到丁宝桢的密信,就立马联系了同治皇帝,两人就瞒着慈禧太后,以内务府的名义下了一道密令,“着直隶、山东、江苏各督抚速派干员,严密拿捕,拿到即就地正法。”
丁宝桢接到密谕,立即派兵追捕,在泰安县内抓到了安德海,押赴山东济南。
在府衙的大堂上,安德海气势嚣张地说:“丁宝桢,你连安老爷都不认得了吗?做什么混账抚台?”
丁宝桢也不多和他狡辩,便离开了座位,直接给安德海宣读起了密令,读到“就地正法”四个字时,安德海才开始害怕了起来。
只见他嚎啕大哭,跪伏在地说道:“我是奉慈禧太后的懿旨出来,督办龙衣的,丁抚台,看在慈禧太后的面子上,望您饶我一命!”
丁宝桢冷笑一声,说:“你说是奉旨出京,圣旨何在?”
安德海是奉了慈禧太后的口谕,哪里有什么圣旨?丁宝桢看他无言以对,就挥手命人将他带出去,立马问斩。
事后,慈禧太后知道了这个事情。
可惜为时已晚。
因为顺治皇帝制定了祖制,“内监有不奉旨出京者斩”,“后宫人等,干预朝政者杀无赦。”
因此,慈禧太后也不能公然违反祖制。
这件事情,后来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安德海自行出京,且不太告诫,只能说是自寻死路。
而丁宝桢作为一名汉官,敢于将慈禧太后的亲信太监就地正法,也反映出清朝的后期朝廷倚重汉官,汉人督抚权力增长的这样一个现实。
用户85xxx10
放屁,分明是慈安太后杀的
不破けんじ
丁宝桢贵州毕节人,官至总督。因为处斩安德海后将其暴尸,围观百姓发现安德海是个真太监,安德海是假太监还是慈禧面首的坊间传闻不攻自破,还了慈禧清白,所以不但没有为难他,对他还挺信任。
用户10xxx51
你才放屁,不懂不要乱说,慈安有能力杀吗?历史你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