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坚信人定胜天计划用浮桶和气球扶正受损的军舰,最后还是要靠中国装备才行 从美国商业卫星传回的照片看,军舰周围密密麻麻飘着几十个浮桶和气球,船厂的技术员们顶着“一个月内必须下水”的命令,能想到的土办法都用上了,可这5000吨的大家伙哪是靠几个气球就能摆弄的?最后还得眼巴巴等着中国的海洋吊车来救场。 咱先说说这事故是咋发生的。5月21日那天,朝鲜满心欢喜搞下水仪式,结果船尾滑板提前脱离轨道,船底刮出个大口子,海水倒灌进来,船首卡在船台上怎么都弄不下来。 更要命的是,为了赶在6月的劳动党全会前献礼,这艘船的建造周期被压缩到117天,只有国际同类项目的九分之一。 工人们天天加班加点,图纸都是手绘的,钢材也是普通货替代的特种钢,质量能好才怪呢。 事故发生后,朝鲜想出的办法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他们在船周围绑了20多个浮桶,又放了一堆气球,打算靠浮力把船扶正。 这思路跟印度海军当年打捞飞机残骸差不多,可实际效果却天差地别。理论上要扶正5000吨的船,得用400个直径30到50米的氦气球,这相当于把200头大象吊起来的力量。 可朝鲜上哪儿弄这么多氦气?就算有,这么多气球绑在船上,风一吹还不得像风筝一样飘走?更别说气球漏气、钢缆断裂这些风险了。 船厂的技术员们估计也知道这办法不靠谱,但上头催得紧,只能硬着头皮死马当活马医。 再看看咱们中国的装备,那才叫专业。咱有“振华30”起重船,起吊能力1.2万吨,相当于能同时吊起800辆小轿车;还有“蓝鲸号”浮吊,能吊起7500吨的重物,连埃菲尔铁塔都能举起来。 这些大家伙往海边一停,几根钢缆一拴,轻轻松松就能把船扶正。更绝的是“深鳗II号”系统,能在300米深的水下自动穿引钢缆,替代人工操作,又快又安全。 当年韩国“世越号”沉船,就是靠咱中国的技术打捞上来的,整个过程就像外科手术一样精准。 有人可能会问,朝鲜为啥不早点找中国帮忙?这里面的道道可不少。首先,朝鲜这些年一直憋着劲要证明自己的军工实力,又是试射导弹又是造军舰,就想在国际上露露脸。 结果这下水事故闹得全世界都知道,面子上实在过不去。其次,朝鲜的军工体系长期封闭,技术人员断层严重,40岁以下的工程师只占18%,很多设备还得靠黑市买。 他们总觉得自己能行,可现实却啪啪打脸。最后,国际制裁也让朝鲜很难获得先进的设备和材料,只能在现有条件下瞎折腾。 现在这事儿就卡在这儿了:朝鲜的技术员们还在跟气球、浮桶较劲,可明眼人都知道,没有中国的吊车,这船根本动不了。 要是朝鲜能放下架子,赶紧向中国求助,咱的打捞船估计4天就能到现场,几个小时就能把船扶正,24小时内就能开始修复。 可要是一直死扛着,万一再拖个十天半个月,船底锈蚀、结构变形,到时候就算中国出手,难度也会大很多。 说到底,这事儿就像农村盖房子,你非要用竹篱笆搭高楼,最后墙倒了还怪地基不结实。现代海军建设讲究的是全产业链的技术积累,从设计、材料到制造,哪一环都不能马虎。 朝鲜跳过中间的护卫舰、驱逐舰阶段,直接造5000吨的大家伙,就像小学生直接做高考题,能不出错吗? 要是他们能静下心来,先把基础打牢,再一步步发展,说不定还有机会。 可现在,看着那满海的气球和浮桶,真让人忍不住想问问:朝鲜的技术员们,你们折腾这么久,到底是在造船,还是在造笑话?
中国被骗了?当我们猛造航母的时候,美国却重点打造两栖舰。当中国还在一股脑制造航母
【8评论】【10点赞】
zhyx918000
已经扶正了,你这井底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