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坐稳天下后,大方地对张良说:“子房,你功劳最大,朕封你为三万户侯,全国上下地

静雅书声破卷绵 2025-05-27 15:42:34

刘邦坐稳天下后,大方地对张良说:“子房,你功劳最大,朕封你为三万户侯,全国上下地方随你挑!”刘邦以为张良会感恩戴德,没想到,张良却连连摆手拒绝道,“这万万使不得,臣实在是受之有愧!” (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张良跟着刘邦打天下那会儿,可真是个人物。 要说这人有多厉害,看看刘邦自己说的话就知道了:"在帐篷里出主意,就能决定千里之外的胜败,我比不上张子房。"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刘邦这辈子没服过谁,能让他这么夸的人,掰着手指头都数得过来。 当年刘邦带着人马往咸阳打的时候,张良就跟着了。 后来项羽把韩王给杀了,张良算是彻底跟定刘邦。 这人在战场上虽然不带兵,可出的主意比千军万马还管用。 鸿门宴那档子事儿,要不是张良提前安排妥当,刘邦估计早让范增给收拾了。 后来跟项羽较劲那几年,张良出的计策回回都打在要害上,硬是帮着刘邦把天下给坐稳了。 等到论功行赏的时候,朝堂上可热闹了。 那帮武将们成天掰扯自己砍了多少人、占了多少地,吵吵着要封侯要食邑。 可张良倒好,站在旁边跟没事人似的,于是刘邦当着大伙儿面说:"子房啊,你去齐地随便挑三万户当封地吧。“ 这话一出,底下人都炸锅了,那时候的齐地可是块肥肉,物产丰饶人丁兴旺,三万户的封邑别说当臣子,就是当个王都绰绰有余。 瞬间张良慌了,要知道齐国表面是个香饽饽,但从始至终都是刘邦的眼中钉,之前韩信被册封为齐王,在齐国很快就做大做强了,随后刘邦感到了威胁,于是就让韩信去做了燕王。 如果张良接了这个奖赏,轻则就是跟韩信一样,重则那可是会丢掉性命的,所以不管怎么样他都不能去做这个齐王。 于是张良连忙跪了下来,说自己从下邳出来,跟皇上在留县相遇是天意,就要那个小破县城当封地。 要知道这张良,也是聪明,留县虽然穷物资不够,但足够隐退,给足皇家颜面,全了君臣情分,又避了猜忌 刘邦也不是个傻子,也知道他这样子做事为何,但张良立了这么大功劳去这个穷乡避壤的地方,也不好交代,于是刘邦硬给加到一万户,才同意这件事情。 其实要说张良这辈子,活得那叫个通透。 年轻时散尽家财搞刺杀,中年帮着刘邦打天下,到老了功成身退。 别人争破头的荣华富贵,在他眼里就是个累赘。 这要搁现在,就像有人放着上市公司CEO不当,偏要回老家种地,不是谁都能有这觉悟的。 刘邦后来封的列侯里,张良这个留侯当得最安稳。 那些个争着要食邑的功臣,后来不少都栽了跟头。 张良这招"不要白不要",反而让刘邦记着他的好。 后来吕后当政的时候,张良还能帮着太子出主意,可见这步棋走得有多稳当。 说到底,张良这人不光脑子好使,更重要的是活得明白。 知道什么时候该使劲,什么时候该松手。 三万户的封邑看着馋人,可要真吞下去,说不定就成了催命符。 倒不如守着个小县城,既全了名声,又保了平安,这其中的道理,放在现在照样好使——人呐,得知道自己的斤两,更得看清形势。 该争的时候不手软,该让的时候不含糊,这才是真本事.... (信息来源:海峡导报2024-6-11 《刘邦坐稳天下后,对张良说:“你功劳最大,封你为三万户侯,全国随你挑”然而,张良却拒绝道,“这万万使不得,臣实在是受之有愧!”》)

0 阅读:104

猜你喜欢

静雅书声破卷绵

静雅书声破卷绵

静雅书声破卷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