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被“胜利”冲昏头脑?要一口气花出4万亿,增购S-400,升级布拉莫斯,还要自造五代机
印度这一轮军工大动作,看起来像是在修补战后的“物资漏洞”,但细看那些项目名单,又像是莫迪政府沉浸在一次小胜后的“战略幻觉”里,准备把整个财政埋进钢铁和火药堆里,为的是证明印度已经有资格叫板一个地区大国,甚至可以追赶一个全球大国。 这是一次危险的误判。 印巴交火刚刚停下,德里就迫不及待地开启了撒钱模式。S-400要增购,布拉莫斯要升级,五代机要上马,防空系统要自研,像一口气憋了几十年,现在突然要全都冒出来,赶在选票还没凉之前赶紧点燃“民族自豪感”。听上去很热血,实则透着一股军工泡沫的老味儿。 先说S-400。印媒爆出,印度国安顾问多瓦尔将亲赴莫斯科,催促俄方交付剩下的两套S-400,还不排除继续增购。问题是,这不是印度第一次拍桌子“要货”,也是第N次因为付款问题、供应问题、甚至美国CAATSA制裁威胁搞得进退两难。2018年那5套S-400到现在还没交全,结果莫迪这边嘴上不松口、手上不见钱,还敢说要再买几套。 这不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更何况,俄乌冲突之后,俄罗斯自己的工业产能就紧得很,光是替自家部队补弹都已经压得喘不过气。莫斯科当然欢迎订单,但真能把货优先给印度?别开玩笑了。哪怕合同签得漂漂亮亮,最后交不交得出来,全看战场风向。 再看布拉莫斯。这次印度宣布要和俄罗斯联合开发“升级版”布拉莫斯,打算突破400公里的射程上限,连新工厂都规划好了。但问题是,布拉莫斯已经服役十几年,俄方该卖的技术早卖完了。现在说要“升级”,更多像是印度单方面加码,希望把这个“联合研制”的招牌继续贴下去。但真谈到核心技术——比如超音速推进控制、雷达抗干扰能力、末段变轨精度——俄方可能真不会再掏心窝子给你。 而且你以为俄罗斯真愿意让布拉莫斯升级后对自家的航母构成威胁吗?别忘了,俄罗斯虽然口头上和印度合作得很热络,但一旦项目触及红线,它向来不会讲情面。 至于最烧钱的,还得是莫迪亲点的“国产五代机”计划。AMCA项目十年前就在喊,到现在也没飞上天。说白了,这就是印度版的“概念炫技”:先造一堆模型、搞几场发布会,先炒出国际影响,再回头慢慢拖研发预算。印军内部都清楚,这玩意儿要真服役,至少得2035年以后。 但现在防长居然批准了项目的执行模式,专家们更是张口要3.8万亿卢比投给航发系统,连个像样的发动机都没拿出来,就敢说自己能造五代机。这不是“盲目自信”,这是对军工系统整体造血能力的过度高估。 最讽刺的是,前脚刚说要买更多S-400,后脚又放风要自研“媲美S-400”的防空系统。你这到底是想买?还是想自己搞?搞清楚到底是谁给你画的蓝图,再决定国家要不要把几万亿投进这口永远不见底的军工黑洞。 4万亿卢比是什么概念?换算过来超过400亿美元,已经能养活一个中等国家的一年军费开支了。但这笔钱丢进印度军工系统后,最后能换回来几架成品飞机?能真正部署几套能打的防空系统?能造出几个能飞完全程不掉链子的布拉莫斯? 我们不是第一次见到印度把巨额军费烧成“民族自嗨项目”的场面。三十年前喊着要造三军联合作战系统,至今没个像样的指挥中枢;十年前说国产航母要量产,现在首舰还在海试调整;连“最强国产坦克”阿琼,到现在还在陆军那儿吃闭门羹。 印度军工真正缺的,从来不是钱,而是体系能力。科研、设计、生产、试验、维修,全链条都是断的。今天下单导弹,明天喊造五代机,后天说自研雷达系统,一年换一个口号,一届政府就一次预算盛宴,除了造型酷炫、PPT惊艳,落地成果寥寥。 如果说莫迪现在真的有什么战略逻辑,那就是赌在“打完一仗、趁势拉高军工投资”,然后向选民灌输“印度是区域强国”这个叙事。只不过他忘了一件事——军工不是消费市场,靠“讲故事”很难撑出战斗力。 更何况,这一仗打下来,全世界都看清楚了,印度虽然敢打,但打得不精。电子战缺席、战场协同松散、战机出动效率低,导弹全靠库存扛,能撑到“胜利”更多靠的是对方战略收手,不是真赢。 如果这时候把一次边境冲突当成“新时代印度军力崛起的标志”,那就是战术层面的胜利掩盖了战略层面的短板。下一场战争可未必会给你这样的运气。 中国看得很清楚:印度想从“买买买”转向“造造造”,不是不可能,但前提是你得先把系统打通,而不是每次都靠外部高价进口来“填坑”。像印度这样边喊独立自主边继续抱着俄制军备不撒手,边买西方战机边自研防空系统,最后形成不了联动,反倒制造了更多漏洞。 不怕你撒钱,就怕你撒着撒着,把下一场战争也一起“预支”掉了。到时候真正来临的,不是“科技强军”,而是政策透支后的战略反噬。那才是这场盲目撒钱运动最大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