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地道!山东济南,一男子开了3年的面馆,小碗面的定价为9元,没想到,隔壁开了家
雁儿飞
2025-05-27 20:05:19
真不地道!山东济南,一男子开了3年的面馆,小碗面的定价为9元,没想到,隔壁开了家门头跟他一样的面馆,定价为3.8元,导致顾客都去人家店里吃了,他的店铺冷冷清清,男子上门讨要说法,没想到,对方却称她是总代理,拿货合法合规,网友:这不就是损人不利己的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陈先生这家面馆是加盟模式运营的,原本他和朱女士的合作一直算得上顺畅,作为总代理,朱女士负责为陈先生提供统一品牌的原材料和配方,这保证了陈先生的面馆能够保持品牌的口味标准,加盟三年,陈先生一直老实做生意,严格按照流程拿货,从未有过异议。
事情开始发生变化是在朱女士决定不再“带”陈先生经营之后,朱女士没有提前沟通清楚,而是在背后悄悄地做起了隔壁的生意,并且开设的店铺和陈先生的一模一样——无论是招牌设计、店铺布局,还是产品名称,都极其相似。
更令人震惊的是,她还以远低于陈先生的价格售卖面食,小碗仅卖3.8元,比陈先生的价格几乎低了一半,面对突然的“价格战”,陈先生感到十分被动和无奈。
饭点时,他的面馆门可罗雀,而隔壁朱女士的新店则门庭若市,原本属于他的一批稳定客户,开始大规模流失,于是,他决定上门找朱女士“讨说法”,希望她能给出合理解释。
但朱女士的回应令陈先生更加难堪——她表示自己作为总代理,有合法的拿货渠道,开设隔壁面馆完全合规,并无违规行为,她认为,自己有权利利用手中的资源开店赚钱,市场竞争本就是残酷,陈先生不应该有任何抱怨。
这场加盟商和总代理之间的纠纷,看似一场普通的市场竞争,却涉及了诸多复杂的法律和商业伦理问题,招牌和品牌的高度相似性极易导致消费者混淆。
多数顾客往往难以区分两家店是否属于同一经营团队,甚至误以为两家店是关联经营,这种“假借同一品牌”却实施价格战的行为,属于典型的明令禁止的混淆行为。
朱女士作为总代理,拥有更低的拿货成本和更丰富的资源,她用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开店,实际上给陈先生带来了不公平的竞争压力,在加盟体系中,总代理和加盟商理应各司其职,总代理是品牌资源的管理者和支持者,不应以“压价”手段蚕食下游加盟商的生意。
此外,据品牌方透露,朱女士开设的新店虽使用了统一的品牌招牌,但并未完全按照总部要求执行核心工艺和配方,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品牌形象,也容易使消费者对品牌的整体品质产生质疑。
面对困境,陈先生不得不通过法律手段寻求保护,当地法院指出,在判断此类案件时,不仅要考量价格竞争的合理性,还要重视是否存在利用品牌混淆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作为加盟体系的核心,品牌方也注意到了这起事件的严重性,并已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维护品牌商誉和商业机密,品牌方强调,加盟体系必须有清晰的权责分配和严格的监管措施,防止类似总代理与加盟商之间的利益冲突。
据了解,类似纠纷在全国多地加盟品牌中屡见不鲜,部分总代理利用资源优势开设自营门店,与旗下加盟商形成直接竞争,甚至不惜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长远来看既损害了加盟商的利益,也影响了品牌的整体声誉。
这起事件给广大加盟商敲响了警钟,加盟虽能借助品牌的力量快速起步,但也存在诸多风险,特别是在面对总代理这样资源优势明显的上游时,更需谨慎防范潜在的恶性竞争。
加盟商在选择品牌和总代理时,应详细了解其经营模式、管理规范及潜在利益分配机制,尽可能签订明确保护自身权益的合同条款,同时,加盟商应积极维权,遇到类似情况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品牌方需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划清总代理和加盟商的职能边界,避免出现利益冲突,只有打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加盟商才能安心经营,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
(信息来源:生活帮 2025年5月20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