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再到我,三代都是失败者!”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曾在一次官员饭局上,把一袋“大礼”狠狠摔在饭桌上,丢下这句话后转身就走。 为什么有人会把祖孙三代都称为“失败者”?梁从诫这句话背后藏着多少无奈与骄傲? 当年他带着装满环保资料的布袋赴宴,面对阿谀奉承的场面突然爆发,这个戏剧性瞬间成了理解梁家精神的最佳切口。 梁启超变法失败却启蒙了民智,梁思成保不住古建筑却留下《中国建筑史》,梁从诫搞环保看着污染依旧肆虐。 他们确实都没能完全实现理想,但正是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倔强,铸就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丰碑。 有人说梁从诫太悲观,其实他比谁都清醒,他们救下的每块砖瓦都成了今天的文化根基。 看看梁启超,流亡日本还在写《少年中国说》;梁思成瘸着腿测绘古建,说能记下一座是一座;梁从诫快70岁还跑去可可西里捡垃圾。 他们清楚知道理想很难实现,但更清楚有些事必须有人做。 现在年轻人总说“躺平”,梁家故事给了当头一棒,不是非要功成名就才算成功,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清现实后依然坚持。 梁家三代所谓的“失败”,恰恰照出某些“成功学”的浅薄,当太多人忙着计算投入产出比时,总得有人不计得失地守住文明的火种。 想问大家:如果你明知道努力可能白费,还会像梁家三代那样坚持吗?
1928年,在东北大学后花园,张学良对已婚林徽因,轻佻地说:“徽因,来做我家庭教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