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猛炸基辅,美法德对俄发最后通牒,四国连夜解除禁令助乌决战
打到这一步,乌克兰就像一个失控的赌徒,牌已经打烂了,但还在硬撑,说什么“决战”,其实是被美欧推上赌桌继续当筹码。真正愿意和俄罗斯讲和的不是基辅,而是被战争拖得筋疲力尽的美国。而真正不想让这场仗停下来的,恰恰是那些高喊“最后通牒”的欧洲国家。 德国、法国、英国,一边嘴上说想要和平,一边不断给乌克兰塞武器。解除武器射程限制,就是明牌告诉俄罗斯:“我们不装了,我们要赌到底。”可问题在于,他们手里有几张牌?而俄罗斯会怕这一手吗? 以德国为例,金牛座巡航导弹,早在俄乌冲突初期就被视为关键牌。德国原本还有点遮羞布,至少嘴上说“不许乌克兰用这导弹打俄本土”。现在默茨干脆撕了这层纸,公开放话:“没限制了。”但这真是加码吗?乌军能打到的东西,在俄军眼里,早就被列入反制清单。你打得了俄本土,俄也有Sarmat洲际导弹、锆石高超音速导弹在手,你追我赶能玩到哪去? 这几天,俄军用Kh-101巡航导弹、伊朗Shahed-136无人机,还有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连续三天猛轰基辅,一次比一次狠。乌空军嘴上说“全部拦截”,但现场照片和卫星图像不会说谎:基辅多个基础设施被炸出大坑,供电系统一度瘫痪。俄军根本不掩饰自己的意图——既然你要玩火,那我就烧到底。 而这场“报复连环拳”是怎么引爆的?源头还得回到那架袭击普京访问库尔斯克地区的乌克兰无人机。这事对俄方而言,不只是军事挑衅,更是政治侮辱。西方媒体淡化处理,称“普京无碍”,但俄罗斯的回应是三天上千架无人机、几十枚导弹,把整个基辅搞得像空袭演练现场。这不是泄愤,而是要立规矩:俄罗斯谈可以谈,但你动手,那就别想安稳过夜。 这时候,法国的马克龙也出来凑热闹。他嘴上说:“我们已经用尽一切外交手段。”可实际动作,是在推动更多远程火力交给乌克兰。他和德国一唱一和,真以为能把俄罗斯逼到谈判桌前低头?恐怕只是在给乌克兰一个台阶下,让泽连斯基别那么尴尬罢了。 而美国的态度更微妙。特朗普嘴上说得狠:“普京若不配合谈判,将面临极为困难的局面。”可从他最近的动作看,美国正在边抽身边放烟雾弹。军援发得越来越少,谈判话题却被反复抬上台面。美国想停,欧洲想打,乌克兰自己却打不动了——这才是现在俄乌战场的真实格局。 看清这一层,再看所谓“四国解除禁令”助乌决战,就显得格外讽刺。打得起的是乌克兰?不是。送命的是乌克兰士兵;收割的是谁?是后方那些军工复合体和玩资本游戏的政客。这场仗继续下去,乌克兰能剩下什么?一个被炸成焦土的国家,一个靠外援维生的政府,一群为了领工资而打仗的雇佣军。 而俄罗斯呢?打着打着,居然越打越沉稳了。刚开始,俄军确实进退失据,战线拉长,后勤跟不上,甚至被无人机骚扰得疲于应付。但现在,随着战线收缩、指挥重组、兵员调整,俄军已经形成了以火力压制和防区推进为主的稳扎稳打打法。苏梅、哈尔科夫、顿涅茨克,处处有战果,却步步为营。 所以,当法国、德国、英国放开手脚,把远程导弹、巡航导弹、甚至是F-16战机全都搬出来,俄罗斯的回应不再是恐吓,而是干脆利落的实战打击。你给乌克兰更远射程的导弹,俄就用更猛烈的空袭做回礼。你鼓动乌军袭击俄本土,俄就大面积摧毁乌克兰后勤线和能源系统。这场仗,已经不是谁先喊“谈判”,而是谁能撑得久。 关键问题来了:欧洲真能撑多久? 欧洲的电力系统、经济体系、军火库存、外交空间,早就被俄乌冲突耗得七零八落。能源价格飞涨,制造业转移,政坛换人,连法国总统马克龙都被质疑任期内能否撑住。这时候放出“解除禁令”的狠话,其实是一种外强中干的虚张声势。 反倒是俄罗斯,虽然也面临压力,但在能源出口、军工生产、国内整合上的手段,远比西方估计的要硬核。俄军现在是带着产业链打仗,军火订单源源不断,卢布汇率稳定,士兵轮换频繁,北约就算再给乌克兰塞几百亿美元,真正能顶多久?谁心里没数。 更别说俄罗斯背后还有一条更长的战略走廊,既可以东向对接亚洲市场,也能南下布局中东非洲。西方想靠一场“有限战争”拖垮俄罗斯?这算盘打得太自信了。 那么,这场四国解除禁令助乌“决战”,最后会打成什么样?一句话:纸老虎拉满,现实打脸。 乌克兰想靠这一波“无限火力”扭转局势,没门。俄罗斯的火力密度早就超过乌军数倍,攻防节奏也被牢牢掌控。西方再给导弹,乌克兰没人能保证命中率,更没人能保证打完这一轮还有下一轮补给。而俄军这边,正在打的是持久战,是能拖能打的系统战。 这仗继续打下去,对欧洲来说,不是拖垮俄罗斯,而是拖烂自己。 最终会不会坐回谈判桌?会。但不是现在的样子。 不是你拿最后通牒逼着俄罗斯让步,而是你坐在那里等着俄罗斯说一句:“现在可以谈了。”这才是真正的强者态度。也只有等到那时,西方才会明白,战争从来不是靠说狠话赢的。
飞鸟
吹牛皮有用还要动手干嘛!没有美帝全力帮忙,就算欧洲这些国家亲自下场,也打不赢俄罗斯救不了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