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每一束小小的光,都可以化作燎原的星火

微光成炬,星火燎原暮色四合时,我曾见过最动人的景象:山坳里的农户次第点亮窗灯,起初只是零星几点,在浓墨般的夜色里微弱得像

微光成炬,星火燎原

暮色四合时,我曾见过最动人的景象:山坳里的农户次第点亮窗灯,起初只是零星几点,在浓墨般的夜色里微弱得像濒灭的萤火。

可当风卷着云掠过山脊,那些灯盏便顺着梯田的轮廓蔓延开,先是一道细碎的光带,再是一片流动的光河,最后竟连缀成照亮半个山谷的星海。

那一刻我忽然懂得,从来没有天生的燎原之火,所有声势浩大的燃烧,都始于一束小小的光。

自然界的法则早已写尽这样的真理。

初春的冻土下,第一粒嫩芽顶破硬壳时,不过是一抹纤细的绿,在料峭寒风里颤巍巍地挺立,可当千万株嫩芽循着春的召唤苏醒,便有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壮阔;

深秋的林间,第一片枫叶染透霜色时,不过是枝头一点嫣红,在苍翠背景里略显单薄,可当漫山遍野的叶片都换上红装,便成就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盛景。

微光之所以能成炬,是因为每一束光都不曾轻视自己的亮度,每一点亮都在坚守中等待共鸣。

人间的温暖与希望,更是由无数微光汇聚而成。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前,我曾驻足凝视那些褪色的飞天。

千年前,画师们握着简陋的画笔,在昏暗的洞窟里一笔一画勾勒,油灯的光只够照亮方寸画布,他们或许从未想过自己的作品会穿越千年。

可正是一代又一代画工、僧人、工匠,用掌心的温度焐热冰冷的石壁,用微弱的灯光照亮艺术的长河,才让莫高窟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宝库。那些在黑暗中摇曳的油灯,不正是照亮文明之路的星火吗?

疫情最严峻的日子里,这样的微光更是随处可见。

小区门口的志愿者,裹着厚重的棉衣在寒风中登记信息,手机的手电筒照亮登记本上的字迹;医院走廊里的清洁工,默默擦拭着消毒水浸润的地面,额角的汗珠在应急灯下发亮;

千里之外的菜农,凌晨三点就起身采摘蔬菜,车灯在空荡的公路上划出通往疫区的光路。他们中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只是些寻常的普通人,可当无数这样的微光交织在一起,便筑起了抵御病毒的钢铁长城。

常常有人感叹自己的平凡,觉得个人的力量如同尘埃,掀不起波澜。可就像夜空不会因为一颗星的微弱而拒绝它的闪烁,草原不会因为一粒草的渺小而轻视它的生长。

也许你只是课堂上认真记笔记的学生,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未来的伏笔;也许你只是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劳动者,手中的每一件活计都是社会运转的齿轮;也许你只是困境中伸出援手的路人,掌心的每一份温暖都是希望的种子。

不要怕自己的光太暗,也不要急着看到燎原的景象。就做那盏山坳里的窗灯,守好自己的光亮;就做那粒破土的嫩芽,坚持自己的生长。

当无数微光同向而行,当千万星火彼此呼应,便没有穿不透的黑暗,没有越不过的寒冬,更没有成就不了的燎原之势。毕竟,所有伟大的开始,都只是一束小小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