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家子在外面玩的时候,碰上了件小事。
一个外国人不小心碰到了侄女,人家马上很自然地说了句:“Sorry”。
就这么简单一个词,把这孩子一下子给整懵了,站在那儿,愣是不知道该回什么好。
她事后说,脑子里飞快地把英语课本里那些对话过了一遍,什么“How are you?”、“What’s your name?”全想起来了,可偏偏就没找到一句合适的来应对这个最平常的“Sorry”。
当时那个尴尬劲儿,她自己都觉得脸红。
这孩子,马上就升高中了,平时英语考试分数也不低,卷子上的选择题、阅读理解都能对付,可谁想到,就这么一句生活中天天能遇到的“Sorry”,愣是把她给卡住了。
她自己也纳闷,说可能是第一次面对面碰上外国人,太紧张了。
本来觉得,这正好是个现成的例子,可以好好跟孩子说说:你看,光会考试、会做题不行吧?
真遇上了外国人,最简单的口语都接不上茬,多被动。
学英语,开口说多重要!以后真得多练练嘴皮子,胆子也得大点。
哑巴英语,考再高分,真到了用的时候也抓瞎。
可没想到,孩子的父母,也就是我哥嫂,听了这事反应特别平淡,完全没当个教育契机。
他们直接对孩子说:“这有啥?下次再碰到这种事儿,你就用中文回他‘没事儿’、‘不要紧’,不就完了?咱这儿是中国,在自己的地盘上,为啥非得跟他说外语?犯不着!”
这话一说,孩子的尴尬是解了,可问题也摆那儿了。
一个“Sorry”带来的小小尴尬,背后其实是挺普遍的两层问题。
第一层,就是孩子身上反映出来的:学用脱节。
我们的英语教育,多少年来一直围着考试转。学生能把语法规则背得滚瓜烂熟,阅读理解做得飞快,选择题正确率很高,考出个不错的分数不难。
但问题是,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学的英语,有多少是真正能在生活中派上用场的?
课本里教的对话,常常是设定好的情景,跟真实世界里随机发生的交流根本不是一回事。
就像侄女,课本对话背了不少,可一个最生活化的“Sorry”,就把她问住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她学的英语,是“试卷英语”,不是“活英语”。
课堂上学了十几年,可能都没人系统地教过她,生活中撞了人、踩了脚、挡了道,该怎么用英语自然地道地回应对方的歉意。
缺乏真实语境下的练习,缺乏开口的勇气和习惯,结果就是“纸上谈兵分数高,真人面前口难开”。
第二层,更深一点,是父母那种“在中国何必说外语”的想法。
这种想法,表面看是“硬气”,是“本土自信”,细琢磨,其实有点“关门”的意思。
现在是什么时代了?
满大街的外国游客、外企员工、留学生,扫码支付、导航软件哪样没有多语种?
全球化早就不是空话,它就在我们每天的生活里。
人家不小心碰到你,用他的母语(英语)道个歉,这是基本的礼貌和习惯。
你如果能用对方可能听得懂的语言(哪怕是简单的英语)回一句“It's ok”或者“No problem”,传递的也是一种善意和理解,是一种开放和友善的态度。
这跟“卑躬屈膝”完全扯不上边,反而是教养和沟通能力的体现。
再说了,鼓励孩子在这种真实的、微小的情境中尝试用学到的外语去交流,意义远不止于回一句话本身。
这是让孩子真切感受到:哦,我学的东西,真有用!它能帮我打破隔阂,能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哪怕一瞬间的连接。
这种体验带来的自信和动力,是刷多少套卷子都换不来的。
父母一句“在中国不用说外语”,看似省事,也维护了某种“面子”,实际上却是关上了一扇让孩子体验语言力量、锻炼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窗户,也无形中削弱了孩子学习外语的内在动力——学了用不上,为啥还要费力学?
一句“Sorry”带来的尴尬,像一面小镜子,照出了我们英语教育中实用性的缺失,也照出了一些人在开放时代下依然固守的、不必要的心理藩篱。
学语言,最终是为了沟通。鼓励孩子勇敢地用起来,哪怕从一句简单的“没关系”开始,这不仅是帮他们掌握一门工具,更是帮他们打开看世界的另一扇窗。
在中国说中文天经地义,但在需要的时候,能自如地用外语说一句“没关系”,这何尝不是一种自信和从容?
语言是桥,多搭一座,总比多砌一堵墙要好。
用户59xxx38
学英语是为了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是为了跟他们打屁聊天
且听风吟 回复 07-14 05:51
任何语言都是为了交流
驻倭华军 回复 07-14 10:54
你信不信你去聊天打屁学的块的多。
俺把你来哄
你去外国,碰了下别人,你说对不起,那么让人家怎么回答你,你觉得人家会因为答不出来而懊悔吗
真水无香一号
用中文回答,"没关系"就行了!
大海
说的有道理👍🏻,但是如果我们去美国在街头不小心撞到本地土著,我们说声“对不起”,本地土著不会说我们国语怎么办?是不是显得不从容缺乏自信?[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青春年华
作者写一堆废话,本质就是不自信。要我就喊一句:你弄啥?老外肯定连连点头,满嘴sorry sorry。我补一句:下次注意。潇洒的走过。老外竖起大拇指:中国人verygood
王思聪 回复 07-14 09:20
[开怀大笑]他说骚瑞,我反手就是大嘴巴子抽他丫的,你骚你才骚呢,我一点都不骚[害羞]
无所畏惧 回复 07-14 00:03
[得瑟][得瑟]看样子 阁下是经历过这种事情!
今夜将我遗忘
这个脸红的不应该是外国人吗?来中国玩,连中文都不会说,这么没礼貌。
db
用中文说:没事,难道能死人?
用户10xxx66
从小编看,说英语的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用户10xxx66
满大街外国游客,外企员工币留学生?绝大部分城市有这种情况吗?小编继续编啊
song
小学英语not at all。电影里常见no problem. you are welcome.看过终结者2没有。
驻倭华军 回复 07-14 10:55
老实人
用户71xxx29
既然小编提到了“学以致用”,反对“学用脱节”,那请问学英语最本质的目的是什么︖ 是和老外口语交流尊重对方显得自己有素质︖ 从建国后学俄语,到改开学英语,都是为了学习外国的先进科技和经验,和进行经贸交流。事实上,仅仅30多年前,只要会外语,把外国最平常的公开文献翻译过来,就能指导中国推进某项空白产业。那时评的这类专家教授,专业水平还不如现在的研究生。但在那个中外差距过大的年代,仅仅一个翻译,就能推动中国某项国产产业的快速发展。这样的年代,是真实存在的。在客观差距面前形成的不自信,衍生出来如小编这种英语口语=终极目标的思想,也是很正常的,无可厚非。毕竟那个年代学好外语价值的确非常大。但还是那个问题,学外语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现在学好外语去国外还能学什么比中国先进很多的东西︖ 或者说逐渐稀少的外国领先科技人家还让你学︖ 时代变了,小编最好把你当年那个年代衍生出的口语无上论先放一放,看看现在外语的价值几何,再了解下AI眼镜等高科技如何重塑旅游经贸等外语交流场景,就不会再发这种无病呻吟的儒酸文章了
君子不争炎凉
it's all right.没关系[静静吃瓜]
你卖我买nnn
前面加个No,就OK了
SEA KING
外语完全没必要作为必考科目,有需求的专业选修就行了
打水要起早
咋回答啊? money? many money!!!
用户13xxx75
“Please speak Chinese!”碰到任何外国人都能用。
书生
这还不知道怎么回答?给钱,两个字也不会吗?
简单点
明明一个微笑就表达了善意,小编却一个劲的傻笑,好象脑瘫一样。
男人简单就好
It doesn't matter?
大宝
他父母说的没错
重度嗜茶
不是,ta撞了人,说句sorry不是应该的吗?还非要回应吗?显着你了?
糖驴
矫情
果蛋蛋2012
no sorry
芝士的暴走列车
I M FAN,sankeyou
风一样的男子
到哪座山头唱哪里的歌。到中国呢就得学两句日常使用的中国话。这个没毛病吧?还有,中文也是联合国官方语言,凭啥要低英文一等?
猩猩哥。
漏破布楞[哭笑不得]
顺其自然
闹太套?
春禾木
鬼子会说sorry???这牛逼吹的有点太不靠谱了!
用户14xxx75
我只会“How are you?”"Fine,thank you,and you?""I'm fine too."
天天逛一趟
西八!
冯皓仙
只是从个例来说明你侄女英语水平差吧,和英语教育有什么关系
用户48xxx79
马上躺在地上,ten thousand dollars,or l' ll lay here!
用户48xxx79 回复 07-14 09:38
no dollars, no get up!
顺风旗
跟老外说:骚瑞有用的话,要警察干什么
T-800
你就说没关系呗,各说各的语言,为何非要将就他???
楚天阔
没关系,三个字会不会说
黄金山
说:No sorry!
胡锡泥
直接扔个橘子🍊给他就行了
微風中的雨
看完,觉得小编好自卑啊[抠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