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学良晚年时,每每回想1929年掷硬币定杨宇霆生死,他总是感概道:“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但杀他后我不得不信。” 张学良晚年常常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发呆,手里摩挲着那枚曾经决定杨宇霆生死的硬币,眼神里满是复杂的情绪。他总是感慨地说:“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但杀他后我不得不信。” 这话里藏着多少悔恨与无奈,只有他自己清楚。杨宇霆的死,就像一道深深的伤口,在张学良心里永远无法愈合。 尤其是想到后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不抵抗导致东北沦陷,他就更加后悔当初的决定了。 杨宇霆在当时的东北军中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精明能干,有勇有谋,在军事和政治上都有着卓越的才能。 张作霖在世时,杨宇霆就是张作霖的左膀右臂,为他出谋划策,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张作霖对他也是十分信任和倚重,很多重要的事情都会和他商量。 张学良继任东北军主帅后,一开始对杨宇霆也是客客气气的,毕竟杨宇霆在东北军中威望很高,有很多老部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学良和杨宇霆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 杨宇霆性格刚烈,做事有自己的主见,有时候不太把张学良放在眼里。 而张学良年轻气盛,自尊心又强,心里渐渐对杨宇霆产生了不满。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中间挑拨离间,两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有一次,张学良和杨宇霆在一个重要的军事会议上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杨宇霆坚持自己的观点,丝毫不肯让步,这让张学良感到非常难堪。 从那以后,张学良对杨宇霆的怨恨越来越深,终于在一次冲动之下,做出了一个让他后悔终生的决定。 那天晚上,张学良心里乱糟糟的,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和杨宇霆的关系。 他随手拿起一枚硬币,在心里默默许下了一个心愿,如果硬币正面朝上,就饶杨宇霆一命;如果反面朝上,就杀了他。 当硬币落下,反面朝上的那一刻,张学良咬了咬牙,下达了处死杨宇霆的命令。就这样,一代名将杨宇霆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了。 杨宇霆死后,张学良心里并没有感到轻松,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和悔恨。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觉得自己太冲动了,没有好好考虑后果。 尤其是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军不抵抗导致东北沦陷,张学良更是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 他常常想,如果杨宇霆还在,以他的能力和威望,或许能够阻止这场悲剧的发生。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张学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他受到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影响,不敢轻易和日军正面冲突;另一方面,东北军内部也存在着一些分歧和矛盾,导致战斗力下降。 如果杨宇霆还在,他或许能够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智慧,团结东北军内部的力量,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应对策略,说不定能够避免东北沦陷的悲剧。 张学良晚年回忆起这段历史,总是感慨万千。他说:“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但杀他后我不得不信。” 这看似迷信的话语,其实蕴含着他对杨宇霆深深的怀念和对自己的悔恨。 他意识到,自己当初的冲动和鲁莽,不仅毁掉了一个优秀的人才,也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信息来源: 《张学良口述历史》《杨宇霆传》 央视纪录片《张学良》 搜狐新闻《一枚银元定生死:张学良老虎厅枪决杨宇霆》
在张学良晚年时,每每回想1929年掷硬币定杨宇霆生死,他总是感概道:“杀杨宇霆前
烟雨故人泪
2025-07-12 02:59:45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