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俄军敢死队员,扛着炸药包就冲向乌军工事,拉开炸药包引线就丢向乌军工事出口!刚好一名乌军探出头来,结果看到是俄军的炸药包就迅速缩了回去!一瞬间发生巨大爆炸! 这种战场上的亡命冲锋,其实是俄军攻坚战术的缩影。就像去年库尔斯克战役里,800 名俄军敢死队员通过 15 公里长的天然气管道渗透到乌军后方,直接端掉苏贾市指挥部一样,这种不要命的打法在俄乌冲突里早成了常态。 当时这名俄军士兵所在的突击队,很可能是在 "白芷" 电子战系统的掩护下行动的。这套系统能在 10 公里内精准定位星链终端,误差不超过 50 米,等于提前给乌军通信系统判了死刑。当乌军指挥官还在工事里用星链电话呼叫支援时,他们的坐标早就被俄军火力单位锁定了。 那名敢死队员能突破乌军防线,背后是俄军精心策划的战术组合。首先是 FPV 无人机进行自杀式袭击,像去年巴赫穆特战役那样,用改装的穿越机携带炸药直接撞进乌军战壕,把工事外围的防御火力点炸成筛子。接着电子战部队启动 "摩尔曼斯克 - BN" 系统,把乌军的无线电信号压制得死死的,让他们变成聋子瞎子。 当敢死队员抱着炸药包冲上去时,其实是顶着乌军最后的火力网在玩命。这种特制的爆破包装填了 15 公斤塑性炸药,相当于半枚航空炸弹的威力。就像 2024 年捷尔任斯克战役中,俄军工兵用 24 枚钻地弹摧毁地下百米的乌军据点一样,这种爆破包专门用来对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永备工事。 最关键的是爆炸后的连锁反应。乌军工事入口被炸塌后,内部通风系统完全失效。现代地下工事虽然能防住直接命中的炮弹,但密闭空间内的爆炸会瞬间消耗掉氧气,同时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就像 2023 年卡霍夫卡水电站爆炸后,下游 1.6 万人因缺氧和毒气流离失所的情况,被困的乌军士兵很快就会陷入窒息和中毒的双重折磨。 更致命的是俄军的后续动作。当突击部队攻上阵地时,他们会立即用混凝土填充剂对坍塌的洞口进行二次封死。这招在 2024 年顿巴斯战役中被反复使用,等于给被困乌军盖上了 "棺材板"。就算有幸存者能坚持到缺氧昏迷,俄军的温压弹也会在最后时刻送他们上路 —— 这种武器爆炸时能产生 2500℃的高温,把密闭空间内的生物彻底碳化。 整个过程其实暴露了现代战争的残酷逻辑:在电子战和无人机的加持下,传统工事的防御价值正在急剧缩水。就像去年乌军在库尔斯克试图用 "海马斯" 炸桥切断补给线,却反遭俄军滑翔炸弹报复一样,任何暴露的目标都会在几分钟内遭到毁灭性打击。这种情况下,敢死队员的亡命冲锋,本质上是用最小的代价撕开对手的防御体系。 不过这种战术背后,是双方都承受着巨大伤亡。根据俄国防部战报,仅 2025 年第一季度,俄军敢死队在库尔斯克方向就有超过 1200 人伤亡。而乌军在被封锁的工事内,往往要忍受数天的饥饿和绝望才会死亡。这种残酷的现实,再次印证了现代战争中 "没有赢家" 的铁律。
一名俄军敢死队员,扛着炸药包就冲向乌军工事,拉开炸药包引线就丢向乌军工事出口!刚
探修説
2025-07-13 12:14: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