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虽然被列入文景之治,但他本人却非常刻薄寡恩: 汉景帝虽与文帝并称“文景之治

岁月解密师 2025-07-14 04:02:14

汉景帝虽然被列入文景之治,但他本人却非常刻薄寡恩: 汉景帝虽与文帝并称“文景之治”,开创汉初休养生息的盛世,但剥开治世的光环,其刻薄寡恩的性情在史册中留下诸多冷硬痕迹。 他对功臣旧部毫无容情。周亚夫乃平定七国之乱的首功之臣,却因功高震主遭猜忌。景帝先是在宴席上故意不给周亚夫备筷子,羞辱其武将傲骨;后又借其子私买甲胄之事罗织罪名,逼得这位“军门都尉令行禁止”的名将绝食五日而亡。正如《史记》所言:“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一代名将的结局,尽显帝王权术下的冷酷无情。 他对至亲骨肉亦少温情。为巩固太子刘彻的地位,景帝默许宠妃王娡构陷栗姬,废黜太子刘荣。年幼的刘荣被改封临江王,后因扩建宫殿侵占太庙地脉获罪,景帝竟派酷吏郅都严加审讯。刘荣欲写信谢罪而郅都不许,最终绝望自杀。曹植曾叹:“景帝明德,继文之则。肃清王室,克灭七国。省役薄赋,百姓殷昌。风移俗易,齐美成康。”可这“明德”背后,藏着多少骨肉相残的寒意? 就连对恩师晁错,他也能痛下杀手。七国之乱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起兵,景帝为平息叛乱,竟采纳袁盎之计,将力主削藩的晁错骗至东市腰斩,连其家人也未能幸免。苏轼在《晁错论》中批判:“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晁错的忠诚与远见,终究成了帝王妥协的牺牲品。 “治世之君”的评价或许公允,毕竟他延续了文景时期的轻徭薄赋与稳定政局;但“刻薄寡恩”的标签同样无法剥离。正如《菜根谭》所言:“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头;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景帝的权术与冷酷,既是巩固皇权的利器,也是治世光环下难以遮掩的阴影。 景帝治世之功难掩刻薄底色,权术之下的骨肉相残、功臣悲歌,终成盛世光环里的冷硬注脚。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岁月解密师

岁月解密师

解密岁月,读懂历史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