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制火箭首次在日本发射,刚升空就“袭击”日本本土。   当地时间7月12日,台湾

萧兹探秘说 2025-07-14 12:19:57

台制火箭首次在日本发射,刚升空就“袭击”日本本土。   当地时间7月12日,台湾省省民营火箭公司晋升太空的日本法人jtSPACE,在日本北海道大树町的“北海道航天港”实施“VP01”火箭发射任务。   这枚全长12米、重1.4吨的两级固体燃料火箭,在升空后仅87秒便因二级发动机喷管烧蚀失效,触发自毁程序坠毁于发射场周边1.2公里范围内。   这场被岛内舆论寄予厚望的“台日航天合作首秀”,最终以火箭残骸散落日本本土的戏剧性结局,暴露出技术积累不足与跨境合作模式的深层困境。   此次发射失败的直接诱因,在于火箭第二级推进系统的致命缺陷。根据现场影像分析,二级发动机喷管扩张段出现大面积黑色烧蚀痕迹,疑似绝热层材料失效导致高温燃气反侵。这种在航天领域属于“低级错误”的故障,暴露出台湾省企业在关键部件研发上的薄弱根基。   事实上,晋升太空的技术路线长期依赖欧美供应商提供的伺服机构、导航芯片等核心组件,导致其难以针对突发问题实施快速迭代。这种“组装式研发”模式,使得火箭在面对复杂工况时缺乏自主调节能力,最终在二级点火后7秒便因推力异常触发自毁程序。   值得玩味的是,此次发射选址的日本北海道航天港本身存在技术隐患。这座由民间企业运营的发射场,自2023年投入使用以来已累计发生4起发射失败事件,包括2024年SpaceOne公司火箭187秒自毁事故。   其配套的测控系统与应急响应机制,显然无法满足高风险航天任务的需求。而台湾省企业舍近求远选择此地,背后折射出非技术因素的干扰。   台湾省当局近年推动的“航天外交”策略,试图通过跨境合作提升所谓“国际能见度”,却忽视了合作方的实际技术水平。这种政治化导向的商业选择,最终让火箭残骸成为日本本土的“不速之客”。   此次失败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台湾省航天产业系统性困境的缩影。   晋升太空此前研发的“飞鼠一号”火箭,曾在2020年台东发射时因发动机未点火沦为“哑炮”,后转至澳大利亚仍多次因系统故障被迫中止。岛内另一款“HTTP-3A”火箭更在2022年飞行3公里后坠入海中,却被研发单位粉饰为“99.9%的成功”。   这种技术积累的匮乏,与台湾省航天产业链基础薄弱密切相关。其航天企业高度依赖美欧供应链,而本土人才储备与研发投入均难以支撑复杂系统工程。   而这场“台日联合发射”的闹剧,最终以火箭残骸散落日本农田收场。它不仅让台湾省航天计划的技术短板暴露无遗,更揭示了跨境合作中政治考量凌驾于技术理性的风险。   当台湾省企业为追求所谓的“国际曝光”而选择技术资质存疑的合作方时,其结果必然是将航天探索异化为一场充满风险的政治表演。

0 阅读:0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