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地下党员林青和刘茂隆被捕,敌人准备杀了他们。行刑前,一个看守对两人说:“我可以救你们出去,但我只能救一个,救谁?”
当时,贵阳城被白色恐怖罩着。国民党特务到处抓共产党人,老百姓过日子都提心吊胆。
7 月 19 日这天,因为出了叛徒,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林青和委员刘茂隆不幸被捕。当时,林青才 24 岁,刘茂隆 23 岁。这两个让国民党特务恨得牙痒痒的 “赤党要犯”,当天就被押进了警备司令部的地牢。
审讯室里,国民党贵州省党部书记长陈惕庐站了起来,他以前是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后来叛变了。
陈惕庐质问道:“林青!你可知罪?” 。
林青身上全是伤,可他却依旧坚定地说:“我知道救国救民没罪,反抗暴政没罪!”
敌人的酷刑从天亮用到天黑。林青依旧不肯屈服,一个字都没说。
另一边,刘茂隆被吊在房梁上。他疼得直哆嗦,却扯着嗓子喊:“要杀就杀,共产党人绝不会低头!”
日子在煎熬中过着,谁也没想到,转机悄悄来了。
8 月的一个深夜,看守董亮清悄悄走到牢房门口。他声音压得很低:“我是上海来的老董,组织派我来救你们。”
林青和刘茂隆互相看了一眼,慢慢往后退了半步。这些日子,敌人的花招见多了,不得不防。
董亮清掀开衣襟,掏出半张报纸。上面有 “草原艺术研究社” 几个字,这是林青在毕节办的革命团体,早就被国民党封了。
董亮清说道:“1933 年,我在上海跟组织断了联系,一路辗转到了贵州。我知道你们是省工委的人,必须带一个出去,把组织重新建起来。”
三个人凑在一起,声音压得更低了。董亮清说,计划是趁犯人上厕所的时候,把一个人带出去。可条件有限,只能救一个。
林青马上说:“茂隆,你走。省工委需要你去上海找中央。”
刘茂隆摇头:“你是书记,全省的联络点都在你脑子里,我留下!”
两人争了几句,声音越来越急,又赶紧放小了音量。
8 月 20 日深夜,董亮清当班。他把刘茂隆牢房的钥匙藏在袖口,走路时胳膊都不敢动。走廊里静得很,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咚咚” 的。
突然,刘茂隆哼起来:“肚子疼……” 声音不大,但在夜里很清楚。
董亮清立刻走过去,掏出钥匙打开牢门,扶着他往外走。
经过林青的牢房时,刘茂隆停下了脚步。林青正趴在铁栏上,看着他。
四目相对,谁都没说话。林青慢慢点了点头,眼神里有托付的意思。刘茂隆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他知道,这一走可能就再也见不到了。
“快走!” 董亮清低低地催了一声。刘茂隆咬着嘴唇,跟着董亮清逃走了。
林青靠在墙上,听着脚步声越来越远,最后听不见了。他脸上慢慢露出笑来,他知道,革命的火苗又能多烧一会儿了。
刘茂隆跑了的消息传到国民党那里,办公室里的杯子被摔碎了好几个。陈惕庐亲自去审林青。
“说!共党的联络点在哪里?”
林青往地上啐了一口,说道:“你们永远别想知道。”
9 月 11 日那天,贵阳威清门外的红石坡来了不少人。林青戴着脚镣手铐,被押着往前走。
围观的人里,有人悄悄用袖子擦眼睛。他们认得这个年轻人,以前常在街头教孩子们唱《国际歌》,声音亮亮的。现在,他的背还是挺得笔直。
敌人又气又恼,他们放弃了枪决,将刺刀刺在了林青身上。林青牺牲时,年仅24 岁。
而刘茂隆一路躲躲藏藏,终于到了上海。他找到中央,把贵州党组织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后来,他去了延安,在文艺战线成了骨干。
董亮清帮刘茂隆逃出去后,还留在警备司令部当看守。他装作什么都没发生,1937 年重新入了党,跟着参加抗日战争。
林青牺牲的消息传到贵州地下党那里,秦天真、邓止戈等人把眼泪擦干,在黔西北的山里重新组织队伍。他们把林青写的诗刻在木板上,偷偷传给更多人看:“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金,曙光迎来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