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茶话会”非中俄莫属。 7月13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风尘仆仆抵达中国,这场看似常规的外交行程实则暗藏深意。这位资深外交官从朝鲜出发,跨越山海而来,既是为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外长理事会会议,更是为普京总统8月底的历史性访华铺路搭桥。 作为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中国此次在天津主办外长会议,议题涵盖地区安全、经贸合作等关键领域。拉夫罗夫的到访恰逢其时,据官方披露,他与中国外长王毅会面时,特别强调要推动天津峰会取得圆满成功,为年底的元首理事会奠定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双方还提到将共同办好二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这一安排背后,是中俄对维护国际秩序、捍卫历史正义的共同担当。 此次行程的特殊之处在于拉夫罗夫此前访问朝鲜的安排。分析人士指出,俄朝高层近期密集互动,从普京访朝到拉夫罗夫的“休闲外交”,释放出三方协调立场的信号。在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美欧加大地缘施压的背景下,这种战略沟通尤为重要。 正如俄方所言,中俄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始终保持“紧密战略协作”,此次拉夫罗夫的穿梭外交,正是为普京访华协调立场、统一节奏。而普京8月底的访华被外界视为年度外交重头戏。 根据权威信源,双方将围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磋商:一是乌克兰问题的政治解决路径,中方提出的和平方案已得到俄方高度评价,预计将进一步细化落实措施;二是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的升级,涵盖能源、科技、农业等多领域。 例如双方计划在2025年将原油贸易量提升至3000万吨,并启动北极LNG-3项目;三是应对美西方的单边制裁,通过深化本币结算、扩大跨境基础设施合作,构建更具韧性的双边合作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中俄合作早已超越传统双边范畴。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双方正推动与中亚国家的互联互通,中欧班列经俄线路占比超70%,同江铁路大桥等项目显著降低物流成本。 人文领域的合作同样亮眼,中俄合拍电影《红丝绸》在两国创下票房纪录,成为民心相通的生动写照。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使得中俄关系成为国际格局中“压舱石”般的存在。 从贝加尔湖畔的能源管道到上海街头的俄式餐厅,中俄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正在不断拓展。拉夫罗夫此次访华,恰似一场精心筹备的“茶叙”,在茶香氤氲中敲定的不仅是外交议程,更是对国际秩序重塑的共同愿景。 当普京8月踏上中国土地时,世人或将见证中俄协作写下新的篇章,为动荡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与正能量。
中俄为什么要站在一起?其实有个俄罗斯的精英已经说出了答案。俄罗斯政治家康斯坦丁·
【47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