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哪位大聪明最先用“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来评价明朝的兴衰。总结得也没什么毛病,事实也是如此,但不知道为何成演化了一群人对明朝的精神崇拜。 “君王死社稷”出自《礼记.曲礼》原话是“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初看的话,都会皱眉头,就没一个能活吗?但是人家不是这个意思,说的是国君守卫国土,大夫护卫百姓,士卒坚守职责,维护礼法。是儒家对君臣责任伦理的核心表述,体现了古代礼制中不同阶层与国家存亡的绑定关系。 儒家的理想是好的,可是忽略了人性的贪婪,君王死社稷只是为了专权,所以老朱家喜欢开东厂、西厂各种厂,这是对私权的贪恋,也是对其他阶层没有信任只有猜疑,所以,只能“天子守国门”。 对明朝“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这样的表述,是告诉大家社会责任都成了老朱家的私事了,大夫、士卒,群众没有了参与感。所以每次谈论明朝的历史时,最后只能将老朱家挂歪脖子树上。 《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才是让大家一起“活”的思考,将社会责任担当还给民众。“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成不了精神图腾。还比不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也不知道哪位大聪明最先用“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来评价明朝的兴衰。总结得也没
彭丽说
2025-07-14 22:03:20
0
阅读:1